崔夫人觀察屋裡,來壽家的和芙蓉都是知情人,就不用屏退下人了。
但,崔夫人很聰明,不想擔責,就往旁邊一走,把身後的如意推出來,「這事是你找我的,你來說給老祖宗聽吧。」
如意伶牙俐齒,就把昨天武安侯世子鄭綱出了五百兩銀子當懸賞,全力尋找長生,甚至扮作假長生在雪地引誘馬拐子打開密室的細節,還有九指診出心疾,無力照顧長生,武安侯府想將九指一家贖身接出府養著的事情說了。
「……武安侯府那邊的意思是,當年的事情已經過去了五十二年,歷經了三代人,親歷過石家抄家滅族之事的人幾乎死絕了,剩下的人也遺忘了此事,長生的懸賞告示貼遍了全城,也無人聯想五十年前的事情,可見此事已塵埃落定,掀不起風浪來。」
「況且,三代人過去,如今倖存的三個人,九指,胭脂長生都是咱們張家的家生子,無一人是官奴。即使從法理上講,張家也可以放了他們一家三口出府,並不與當年石家的判決背道而馳。」
「武安侯府誠意要給一家三口贖身,說條件咱們張家都可以提,這些年,張家給九指一家人安身立命之所,武安侯府很是感激。」
老祖宗聽了,沉默良久,神情有些恍惚,不知在想什麼。
老祖宗在想事,如意不敢打擾,靜靜的立在旁邊,默默祈禱老祖宗點頭。
良久,老祖宗感嘆道:「都三代人,五十二年了,武安侯府還惦記著血親,不離不棄,令人欽佩。」
如意心道:有戲啊!
如意曉得自己的話不夠分量,就使勁給來壽家的使眼色:求您老幫幫忙!
來壽家的說道:「可不是嘛,咱們住的頤園當年就是石家的宅邸,六年前皇上把這裡賜給了張家,作為老祖宗榮養之地。當年我陪著兩府侯爺侯夫人過來看地,哎喲,一片衰草枯楊、蛛絲兒結滿雕梁的景象,紫雲軒那一片的假山石,全是兔子窩,黑的白的灰的,用煙燻了好幾天把兔子都趕跑了。」
「這石家謀反,確實大逆不道,不過石家選親家的目光倒是不錯,武安侯府鄭家五十年都沒有忘記這門親家,若是其他家族,早就不認了。」
如意琢磨著老祖宗的意思,對九指一家並沒有什麼感覺,可有可無的樣子,但是老祖宗對武安侯府的興趣很大,還說「令人佩服」,那就往這個方向發力吧。
如意小心翼翼的開口說道:「武安侯府不忘血親,可見是個知恩圖報的家族,百年勛貴,名不虛傳。」
老祖宗看著如意,「你的意思是,該如了武安侯府的願,放九指一家出府?」
如意忙道:「方才有感而發,只是因胭脂是我的一起長大的手帕交,她家是我家的好鄰居,這些年來一直互幫補助,倘若胭脂一家被武安侯府認了親,她就是武安侯府的表小姐了,我為她高興。」
「武安侯府這麼多年還記得這門親,是靠譜的家族,咱們張家同意了,這武安侯府就欠咱們張家好大個人情,以我短淺的見識,欠人情比欠錢更難還。」
老祖宗身體每況日下,當今皇上性格乖張,不僅對兩個舅舅淡淡的,還拒絕履行開枝散葉、給大明一個皇儲的責任,甚至從不踏入後宮一步,一直我行我素。
沒有皇嗣,對張家這種外戚是致命的,不僅宮裡的太后娘娘憂心不已,老祖宗也是提心弔膽,甚至有段時間還做過被抄家的噩夢,夢到承恩閣里米芾的畫被官兵們搶走了。
醒來後,老祖宗心有餘悸,拿出兩千兩銀子,寫信給滄州老家張家的老族長夫妻,要他們擴建張家祭屋、擴充祭田,即使將來張家倒了,祭屋祭田都是免抄的,張家子弟回到滄州老家住在祭屋裡,有容身之所;耕種祭田,有口飯吃,成為耕讀之家,也算是保住了張家的根。
原本張家就是滄州百年的書香門第啊。
老祖宗是張家主心骨,連最壞的打算——抄家,都準備了後手,說她高瞻遠矚都不為過。
如意和來壽家的一唱一和,讓老祖宗想到當年石家是多麼輝煌、一門兩公爵,烈火烹油,比現在張家還風光。但敗的又是如此突然,從封爵到抄家滅族也就三年,連後代都成為了張家的家生子。<="<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