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吉祥如意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9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五十三章 小姐身子丫鬟的命,小木蟬等來小主人

九指叔的秋胡戲,就是石浤的女兒!

那麼胭脂和長生,就是石浤的外孫女和外孫了!

吉祥顫抖的手,從腰間把斧頭拿出來,雙手捧給九指,「這是石彪的戰斧,石彪是長生和胭脂的叔祖父,這應該是他們姐弟的,物歸原主。」

九指接過斧頭,卻又把斧頭別在了吉祥腰間,「給你的,你就收著。胭脂是個女孩子,拿針線可以,拿斧頭不行。長生又燒壞了腦子,給他一把利斧,他像個小孩子似的,怕是會傷到自己。」

「再說,石家早就被皇帝厭棄,我岳父僥倖活命,在孫家大興田莊當官奴時,為了避禍,對外就不稱自己姓石了,改了母姓,姓鄭。石家,就不要再提了。」

得知如此秘聞,吉祥只覺得渾身的血液都在燃燒著,「這麼說,張家也知道您的秋胡戲是石家後人了,所以,那個張家族人酒後無德,張家就將族人驅逐到了滄州老家,還提拔了您當頭目,之後,因您九指的名號傳出去,無人再敢惹您的秋胡戲。」

九指點點頭,「雖然石家被皇帝厭棄,但是我岳父的母族是武安侯府鄭家,如今武安侯一脈沒有出色的子弟光耀門楣,已經是京城沒落的貴族,但畢竟是侯爵啊,上朝的時候是站在前頭的,有時候還替皇帝祭祀,張家要給武安侯面子。」

各位看官,這武安侯府,可不是外戚世家,人家是靠著軍功一步一個腳印打出來的侯爵,第一代武安侯鄭亨,曾經跟著大明永樂大帝朱棣四次出征蒙古,數次將朱棣從屍山血海中救出來,後來鎮守大同,並死在大同,追封彰國公。

第二代武安侯鄭能,雖沒有拿得出手的軍功,但老婆袁氏是永安公主的女兒——永安公主是永樂大帝和徐皇后徐妙儀的女兒,武安侯一族從此融入了皇族血脈。

第三代武安侯鄭宏,也沒有建功立業,他的妹妹,就是石浤的母親,外祖母都是永安公主。石家被抄家滅族後,據說石家女眷都自掛在石家的摘星樓——也就是如今如意所當差的承恩閣。

九指說道:「哪怕是看在武安侯府的面子上,咱們張家也要做出個樣子來,把無德的族人趕到老家去,提拔我當個小頭目,給我們全家一碗安生飯吃。」

如果石家沒有抄家滅族,九指的秋胡戲就是國公府的小姐。

吉祥聽了,感慨萬千,「叔,您是什麼時候知道真相的?」

九指的眼神驀地明亮起來了,「我打小就知道啊,我跟亡妻是……」

原來,會昌侯府將官奴石浤安置在大興田莊裡,大興土地肥沃,到處都是豪門田莊,孫家田莊的隔壁,只隔著一個永定河,就是張家的田莊,兩家田莊的農奴時常來往。

九指是張家田莊裡馬夫的兒子,很小的時候,就認識了隔壁田莊鄭家漂亮的小姑娘,兩人一起玩。

畢竟年紀小嘛,藏不住心思,鄭姑娘就告訴了九指她的身世,她本姓石。

後來鄭姑娘被主家孫小姐看中了,跟著進城,當了孫家丫鬟。九指也因長相好,武藝好,會伺候馬匹,被張家人選中,進城當了看門小廝。

青梅竹馬從此失散。

但,緣分來了,誰也攔不住。孫家小姐嫁到了張家,成為西府的建昌侯夫人,陪嫁丫鬟里就有鄭姑娘,青梅竹馬重逢。

原本孫夫人想把陪嫁丫鬟鄭姑娘安排給張家的某個有權勢的管事當管事娘子的,可是鄭家姑娘心有所屬,只願嫁給竹馬、看大門的九指。

孫夫人成全了鄭姑娘的想法,有情人終成眷屬。

只可惜,孫夫人死的太早,生下嫡長子不久後去世,之後,繼室崔夫人進門,孫夫人的陪房們死的死,散的散,加上一朝天子一朝臣,曾經輝煌無比的會昌侯府孫家也逐漸沒落,孫夫人在張家存在過的痕跡幾乎被崔夫人抹掉了。

張家家奴們只曉得九指「奴大欺主」卻安然無恙的名聲,無人得知這件事背後,其實是一個女人的傳奇身世。

而鄭姑娘,因體弱多病,九指的月例和油水雖然多,鄭姑娘也有當初孫夫人給的好陪嫁傍身,但家底再厚,也抗不住一個藥罐子耗著,人參肉桂當菜吃,全家能吃上一碗安生飯,但也不算富裕。

終於到了今年夏天,長生和胭脂相繼出水痘,九指在頤園工地忙碌,本就體弱的鄭姑娘照顧一雙兒女,把自己耗干,兒女都闖過了鬼門關,她倒下了。

吉祥聞言,唯有嘆息,過了一會,問道:「武安侯府鄭家知道胭脂和長生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