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與君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87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只知薛亭道,「藺相在廿九晌午暈倒了,醫官救治一晝夜不見清醒,唯聽他渾噩中喚著殿下,遂醫官請您速歸。」

三年了,他一入冬便發病,但從未暈倒過。

隋棠手足無措上了馬車,又下來,搶了薛亭的馬奔入風雪裡。

第56章 不迎反退。

三日前, 朔康十年正月三十。

晚間又起大雪,爐上火連綿,煎藥鍋中苦味瀰漫, 醫官掀蓋加藥,藥童輕搖蒲扇, 將武火轉溫火。

長馨殿中,藺黍從晨起得信便一直坐鎮這處, 楊氏急得幾欲昏厥,藺禾將她勸回了院中, 淳于詡封鎖消息守在百官集會殿, 蒙喬尚留州牧府如常處理冀州大小事宜,不讓人看出端倪……

藺稷身子不好,入冬發病,這幾年來, 至親也都知曉大概。於外頭,雖有心隱瞞, 但到底年復一年,時日長久,慢慢的有些官員將領也能猜到幾分。人吃五穀, 患病也正常,丞相府中匯集四方名醫,有的是名貴藥材, 總能調理。故而諸人關心, 卻也不曾憂心。

只是誰也不曾想到, 今歲一場昏厥,竟讓醫官有片刻功夫脈息難尋,人又過久不醒。府中公主不在, 告知老夫人後,方請來藺黍,做出這番布置,只當是楊氏染恙,藺黍前來侍奉。

索性藺稷在這日晚間時分迴轉了意識,清醒過來。

諸人松下一口氣。

他起身坐靠在內寢榻上,案邊放著才送來的藥,熱氣氤氳,勾勒出他的輪廓。

他醒了有一會的,林群守在榻邊,自然首個見到他。將病情如實告知,他便沉默至今,眉眼枯寂,身形蕭瑟,似雲霧繚繞的暮色中一匹離群的孤馬。

直待楊氏聞訊趕來,他才有些反應,揮手示意林群出去。

「瞧瞧,瘦了這樣一圈!」楊氏端了藥坐在榻畔吹涼,「總以為你是個自個會保重的,平素少看顧了你一些,你這弄出……脈象都摸不到了,是要嚇死阿母嗎?」

「前個給阿母請安,您還說我壯實。這才兩日,不許誇張!」藺稷眉間的茫然在楊氏入屋的一瞬收斂乾淨,只撐著起身湊上去給母親拭淚,「天冷受寒,暈了一下子,阿母莫要擔憂。」

「索性入內時,林群也這般說。」楊氏剜他一眼,持起勺子餵藥,「你莫嫌阿母嘮叨,你這般病著,也不見殿下陪伴。她是公主之尊不假,但也是你婦人,夫妻就是要相互扶持搭伴的。她倒好,人影都不見。」

「她在漳河,這樣大的雪,如何回得來。」提及隋棠,藺稷終於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

那處草廬沒有地龍,炭盆也極難燒熱,雖說可以借住在周遭百姓家中,城外都尉府也可下榻,但總是不如在眼前讓他安心。

萬一百姓家還不如草廬,萬一都尉府飲食疏忽,再說草廬距離最近的都尉府也有五六里路,未必過得去……

「阿母說得就是這處。她一個婦道人家,拋頭露面作甚?少了她那處水渠就不挖了嗎?她呀,就是一門心思為著她弟弟,分你的權!」

藺稷一口藥梗在喉嚨口,緩了緩方咽下,「這話何人與阿母說的?」

「還要與人同我說嗎?這些年鄴城之中傳得還少嗎?不過是不敢傳到你耳中,不敢在你面前說!」楊氏搖了搖頭,嘆氣道,「阿母實悔,當初瞞著你接了天家這門親。」

藺稷從楊氏手中接了湯藥,解釋道,「殿下自小在漳河長大,熟悉那裡的環境,也曉得當地民眾所需,這兩年那處民眾不敢與官員提的要求,不敢直言的心裡話,便都與她說了。她聽了記下回來與我相商,如此在挖渠修渠時,也可儘可能減少民眾們的損失。她為的是百姓,不是天子。」

「你說的這些自有道理,阿母聞來也感念她辛苦。但是她做了再多的好事,世人只會說是公主所為,是公主代天子所為。君與夫之間,到底君在前。」楊氏腦海中想著自己手足的話,如數勸說兒子,「三郎,你好好想一想,她但凡有同你一心、存著長久的心意,為何她不願給你生個孩子?我知道,她一直喝藥調理身子。但焉知她是否早早故意敗了自個身子方來到你身邊,惑得你非她不可……她這分明就是借你的權塑她兄弟的威望,說白了,不生孩子於她更是利大於弊。利在來日她離開你,可無所牽絆。 」

這樣直戳根底的話,楊氏說不出來,藺稷抬眸看她。

被看得久了些,楊氏難免心虛,一邊催他用藥一邊目光躲閃道,「阿母也不是完全容不下她,她要忙她的,你既縱著,我也沒法子。但是你屋裡頭一定要有人——」

話到這處,楊氏便也索性在兒子面前硬氣了一回,

「你且讓她大氣些,妾室誕下的孩子,自然也都是她的孩子,沒必要……」

「阿母!」藺稷將藥擱下,截斷楊氏的話,面上生出兩分不達眼底的笑意,「那你可有人選了?」

楊氏見兒子鬆口,大喜道,「就是你舅母和姨母家的兩個姑娘……」

「我知道了。」藺稷問,「淳于詡在外頭嗎?」

淳于詡乃丞相府長史,掌管內外事宜,與藺稷又私交尤密。楊氏聞要喚他,心中確定七八分,趕忙點頭,衝著外頭道,「讓望之進來。」

「母親,三哥。」入內都是一家人,淳于詡親近開口,「好些沒,還不趕緊將藥喝了,都涼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