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回八零,小保姆發家日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4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50章 可以模仿,但無法超越

有買就有賣,對於仿製品的出現,杭景書並不意外。

看王四蘭有些慌不擇路的樣子,杭景書趕緊安慰:「媽,沒事,咱們從稠州進的貨可比之前那些好多了,他們只會照抄 ,不礙事的。」

上輩子杭景書就明白一個道理,審美是很私人的東西。

有些人可能手藝不錯,照著做能把東西做到很好,卻唯獨缺乏創新。

他們可以模仿這些小掛飾,卻暫時無法超越。

杭景書先前讓王四蘭去稠州,就是為了在出現仿製品的時候,他們手裡已經有了更新更好看的東西。

王四蘭聽閨女這麼說,也漸漸冷靜下來。

她才從劉康媛那邊回來,幸虧劉康媛人家做生意講究,即使有人出比王四蘭更低的價格,她也沒有用。

天知道王四蘭在看見其他人也賣的時候心裡有多慌張,家裡還屯了不少的貨,要是都賣不出去……

王四蘭的後背瞬間就冒冷汗了。

「妮,接下來咱們怎麼辦?」王四蘭實在是沒有了主意。

家裡最近秋收忙著,收完玉米還得追著種冬小麥,正是忙的腳打後腦勺的時候。

每年還有杭成剛、杭景書幫忙,今年倆孩子突然都不在家,兩口子還著實有些不適應。

杭景書最關心的就是家裡現在的情況:「咱家糧食都收完了嗎?」

王四蘭連連點頭:「收完了,你爸我倆再加上你大姐夫,幾畝地才收完。」

「大姐夫也來幫忙了?」這倒是讓杭景書很驚訝。

「可不」,王四蘭說起大女婿,也比之前更高興:「他們兄弟分家後,你大姐他倆日子就越過越好了,每年也不用看她婆婆的臉色不敢來幫忙。」

杭景美的戶口已經是非農業了,十月一夫妻倆又都放假,索性回家幫著王四蘭收玉米,還拿回去不少吃的。

小侄子王修遠也體驗了一把大秋的快樂。

王向春曾經是知青,幹活這件事自然是很有經驗。

加上杭景書姐幾個都身體素質好能幹活,幾畝地的玉米還真是很輕鬆就能拿下。

聽家裡都忙的差不多了,杭景書就更放心了,給王四蘭出主意:「那就先把媛媛姐那邊的小掛飾供上,然後就可以開始擺攤了。」

王四蘭點點頭,覺得閨女說的很在理。

本來心裡慌得很,看到閨女這麼胸有成竹的樣子,王四蘭也跟著淡定起來。

唉說到底還是聯繫著不方便,這要是有手機,這些事根本不用王四蘭跑一趟,母女倆視頻就能解決問題。

可惜現在不僅沒有手機,就連bb機杭景書都買不起。

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就是這年代農村的真實寫照。

現在王四蘭手裡有活干,杭景書的目的卻不止於此。

鳳城內人口有幾百萬人,即使再多幾個擺攤賣掛飾的,市場暫時也達不到飽和。

除去親媽王四蘭以外,杭景書還打算把大姐杭景美,二姐杭景畫後續都拉入伙。

自家人照顧自家人,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姐妹兄弟不隔心,是上等的好緣分。

上輩子二姐雖然只生了一個女孩,姐夫卻也一直對她很好。

這年頭雖然有了xx生育,村裡的某些思想仍舊根深蒂固,所以像杭二姐這樣只有一個丫頭的,還真是很少。

即使挨罰,也得生個帶把的,是那個年代人的基本思想之一。

跟閨女說完話,王四蘭又坐上了回村的班車。

每次來市里也是個花銷,看來買個自行車才是最最剛需呀。

杭景書搖搖頭,盤算著手裡的錢,最後還是覺得,自已得開闢些別的賺錢方式。

趁著時間還早,杭景書準備去郵局把寫給三哥的信寄出去,另外天氣漸漸冷起來,杭景書還打算再抽空給三哥織件毛衣。

外面的棉衣不用她操心,王四蘭肯定已經開始著手做了,除去織毛衣外,再給哥哥織雙手套。

現在的過冬三件套最樸實,棉襖,棉褲,棉手套。

不然是真冷啊!

本來是抱著碰運氣的想法去郵局,沒想到還真有杭成剛給自已寫的信,厚厚一沓不知道裝的什麼。

一直到晚飯後杭景書才有空打開信封,把信抽出來,隨著信撒到地上的,竟然是好些張大團結。

杭景書把掉在地上的撿起來,放到一塊竟然有40塊。

這年頭教師的工資不過才百來塊出頭。

雖然說高材生收費會貴一點,可三哥到京市不過才一個月的時間,就能額外賺這麼多錢出來,可見平時是一點空閒時間沒給自已留。<="<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