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誰呢?老祖宗少不得親自修書一封,寫信給外甥王延喆和外甥女王延林幫忙。
蘇州王氏在江南是赫赫有名的書香門第,人家幾百年的歷史,比大明建國的日子還長,但王閣老這個侄女婿從來不給張家面子,只能靠王氏兄妹了。
這一代人,王延喆和西府二少爺張宗院關係很好,王延林今年已經嫁到蘇州朱氏家族——又是一個書香望族。
蘇州和南京很近,老祖宗覺得,張言華嫁到南京魏國公府之後,如果有蘇州王氏和蘇州朱氏當靠山,她的日子應該能夠好過一點。
這就是姻親關係的好處了,靠著血脈交融,形成一個個無形的關係網。人情社會,上到達官貴人,下到販夫走卒,都是靠一個個關係網來走動。
老祖宗提筆寫信,但是她年紀大了,各種老病慢慢的上來,不僅僅是消渴症和遺忘症,現在連雙手和頭部都有時候會不經意的顫抖。
尤其是在寫字的時候,有時候手抖得連筆尖的墨都能甩出來。
老祖宗寫了好幾次都不滿意,都是寫到一半就將信紙揉成一團,扔了。
扔到第五團的時候,老祖宗煩躁的將筆擱在筆架上,「真是個老廢物了,連字都寫不好。」
一旁伺候筆墨的王嬤嬤說道:「不如您口述書信,要如意代筆寫字吧,她這幾年把您抄寫的《金剛經》當字帖,一筆小楷已經有所成,模仿的有七分相似。」
老祖宗就派了花椒把如意叫到松鶴堂。
王嬤嬤把老祖宗揉成團的半封書信攤開了,要如意照著抄寫,「你不用著急,回想《金剛經》上的筆跡,慢慢的寫。」
如意已經練字兩年,捨不得花錢買字帖——寧可買話本小說看,有且只有老祖宗抄寫的《金剛經》當字帖,模仿的字跡當然相似了,王嬤嬤說的七分相似太謙虛了,至少有八分相似吧!
老祖宗看了如意抄寫的書信,連連點頭,「不錯,真不錯,就像我親筆寫的似的。我記得你以前寫的帳本,就像蚯蚓似的蠕動,看到我眼睛都疼,那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來著?」
老祖宗記性不好,王嬤嬤接話道:「那是五年前的事情了,那時候如意剛剛進頤園當差,我要她做了個吉慶街拆遷的帳本,那時候她才十二歲,沒有正經讀過書,只稍微認得幾個字,能寫成那樣已經不錯了。」
如意到底是自己人,王嬤嬤能夸就夸。
見字如面,老祖宗愛面子,否則也不會花那麼多功夫去練字,無奈年紀大了手發抖,寫出來的不復從前,現在如意模仿她的筆跡惟妙惟肖,老祖宗就跟王嬤嬤說道:
「把你的如意借來一用,以後我的書信就專門找她吧,我說她寫,免得一筆丑字,被人瞧出我已經老的不中用了。」
王嬤嬤忙道:「什麼借不借的,她就是咱們頤園的丫頭。」
於是,老祖宗給王家兄妹關於幫張言華置辦江南田產、地產的事情都是如意代筆而成。
如意心道:我其實和王延林通信兩年,來往書信至少二十封,這一回我給老祖宗代筆,看她能不能瞧得出來!哈哈!
信寫好了,接下來就是派一個妥當的人去江南買田置地。
選誰呢?周夫人是個糊塗人,但在親生女兒的利益上不含糊,曉得自己人都是些庸人,五萬多銀子交出去不放心。
周夫人就挑中了大管家來祿的親生兒子,來春。
來春常年跟著父親做事,見多識廣,是個靠譜的,且是家生子,知根知底,沒有不放心的。
來春拿著五萬兩銀票、老祖宗的兩封「親筆信」,還帶了幾個看門護院的家丁一起下了江南,往蘇州去了。
來春買船下江南不久,來祿家裡就傳來了大喜訊:臘梅懷孕了!<="<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