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吉祥如意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0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劉瑾趕緊上書正德皇帝,說他哥哥去世,十分悲痛,痛到不能參加獻俘儀式,希望能夠推遲獻俘,等他養兩天再參加盛會。

正德皇帝暖言安慰劉瑾,傳了口諭,說道:既然你悲痛如斯,就不用來參加獻俘儀式了,好好出殯,送你親哥哥最後一程吧。

劉瑾簡直氣得要吐血。

不過,正因如此,張永帶著三萬遠征軍在八月十五這天進京獻俘,就好像和劉瑾鬥氣似的,只是私人恩怨。

這讓劉瑾放鬆了警惕,也蒙蔽了遍地都是耳目爪牙的內行廠,絲毫覺察不出正德皇帝要在這天將劉瑾連同黨羽一網打盡!

在劉瑾宅邸當瓦工,正在屋頂掛瓦的小人物吉祥倒是猜出了用意,又是嘆服張公公的手段無敵。

同時,吉祥對未來滿是憧憬:這一回終於立下真功勞了,又是平定叛軍、又是捉拿奸賊劉瑾,兩個功勞了,能不能撈個官做?

第一百二十二章 收羅網權宦變烤鴨,入軍籍官居正七品

八月十五,中秋節。

老祖宗一大早就帶著張家有誥命夫人們進宮,給太后娘娘恭賀中秋——大少奶奶夏氏因身體抱恙免朝。

張太后時隔半年才重新見到母親,又見母親已經是滿頭白髮,心中不免傷感。

張太后握著老祖宗的手,說不出話來,許久才把眼淚逼退了。

老祖宗安慰女兒,說道:「雖然頭髮都白了,我身體好著呢,就是老了,精神不濟,不想費神見外客,就推脫說身子不好,一身的病,其實沒有那麼嚴重。倒是太后娘娘要好好保養身體啊,瞧著比上次瘦了些。」

正德皇帝深居豹房,性格乖張,拒絕生育,國嗣無望,張太后只能幹著急,能不瘦嘛。

母女聊著家事,老祖宗提了提張言華和魏國公的婚事,張太后也有心拉拔娘家侄女,說道:「此事我和夏皇后說一說,夏皇后若同意,這事就成了。」

到了快中午的時候,母女依依惜別,可是,正德皇帝身邊的親信太監來說:「皇上賜宴,請昌國公夫人吃了飯再走。」

真是奇了!自打正德皇帝登基以來,對外祖家張家的態度一直是若即若離的狀態,談不上親近,但是給官田、給官店、給鹽引,還賜頤園給老祖宗養老,也算不得冷落。

不過,中秋節留張家女眷在宮裡吃飯是

第一回 。

老祖宗頓時受寵若驚,她這個年紀,進宮一次不容易,當然願意留下來多陪一陪張太后。

老祖宗帶著張家女眷們赴宴,這回賜宴可不一般,各種宮廷美食不說,還有宮廷雅樂欣賞,大家邊吃邊聊,一頓飯吃了將近一個時辰,夏皇后還邀請老祖宗等人去御花園賞菊。

到了下午,張太后賜了肩與,送老祖宗出宮,老祖宗在芙蓉的攙扶下上了馬車回家。

馬車從東華門出來,一路向北,到了安定門大街,老祖宗年紀大了,一清早起床進宮朝賀,又是吃酒賞菊的,累得很,在馬車裡晃的就睡著了,睡夢中聞到了一股血腥味,把本來就有心事的老祖宗驚醒過來,中午賜宴,她破例喝了一些菊花酒,此時聞到這股血腥味欲嘔,一旁服侍的芙蓉連忙點燃了香爐驅味。

老祖宗聞著淡淡的檀香,問道:「怎麼回事?大街上怎麼一股血腥氣?」

芙蓉揭開車窗簾,看到沿街的商鋪大白天的居然都關門閉戶,北城兵馬司的人提著一桶桶水,在沖洗街上的血跡!

這血跡從何而來?

各位看官,請讓我們回到老祖宗進宮要張太后「好好保養身子」的時候。

那個時候,在德勝門大街上,正在舉行盛大的獻俘儀式!正德皇帝帶著文武百官,在德勝門迎接凱旋歸來的主帥楊一清和督軍張永張公公,以及三萬遠征軍。

與此同時,也是劉瑾的親哥哥劉景祥出殯的大日子!劉瑾和其黨羽都穿著慘白的喪服,簇擁著親哥哥劉景祥的棺材,走在安定門大街上,要從安定門出京,去郊外的墓地下葬。

德勝門大街上,鼓樂齊鳴,還有炮聲陣陣,一片歡樂之聲,迎接英雄們凱旋歸來。

安定門大街上,嗩吶撕心裂肺的響著,哭聲震天,天空飄搖著比大雪還要密集的紙錢,遮天蔽目,疑是八月飛雪!

官員們不能親自來安定門路祭,但紮好的祭壇都還在,祭台上也擺著滿滿的祭品,送劉瑾的親哥哥最後一程。

沿街店鋪都怕招惹劉公公不高興,就把門口的桃符、燈籠等等艷麗紅色的裝飾都拆下來的,關店閉門,打算等出殯的隊伍過去了再開門。

因劉瑾「威名遠播」,他哥哥盛大的出殯儀式都沒有路人去街邊圍觀,就怕衝撞了,落個不得好死的下場。

惹不起,躲得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