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張言華查了東府舊例,以往每年中秋節會採購大概五千個月餅,其中四千五百個是自用的,分給東府和頤園上上下下五百多個人食用,另外五百個是用來搭配在中秋節禮物里送禮的,親戚朋友,還有府里的清客相公幕僚們人人有份。
張言華要東府大廚房做三千個,頤園大廚房做兩千個,並採買做月餅的模具、麵粉、糖油、乾果蜜餞等等食材分配下去,務必在十天之內做出來。
兩個大廚房的人中秋節都格外發五百錢補貼,當成做月餅的工錢。
至於採買的東西大概需要多少、那裡的東西好,張言華親自去西府拜訪了二嬸崔夫人,虛心請教。如意說過,西府每年中秋節的月餅都是自己做,不去外頭買。
崔夫人見小侄女做事認真,一心想儉省度日,早日把錢還給西府,雖覺得有些天真幼稚,但被張言華的誠意感動,也樂意幫她一把,說道:
「這些東西我們西府每年中秋節採購都是有數的,因是熟客,價格也壓的極低,外頭的人去拿貨,是拿不到這個價的,不如我一道替你們東府買下來,把食材給你們大廚房送過去,到時候你再來和我結帳就是了。」
張言華忙謝過崔夫人。
崔夫人看著張言華匆忙的背影,心下暗嘆:大哥大嫂都是爛泥扶不上牆的糊塗人,卻歹竹出好筍,生了這麼個心思純淨的明白人!
出於淤泥而不染,這究竟是張言華的幸運,還是她的劫難?
崔夫人辦事是十分靠譜的,很快就把做月餅的食材一一採買回來,分給了東府。
頤園大廚房嚴嬸子看到一桶桶的豬油、蜂蜜、乾果、蜜餞等等發愁啊!
做是能做,畢竟在頤園伺候的老祖宗的廚娘都是精挑細選的高手,可人工和烤爐都有限,要在十天內做出兩千個月餅,那麼一天就要做兩百個。
這期間還得做老祖宗和三小姐,以及頤園一百來號人的三餐和點心呢。
工期實在有些緊,但不能駁了二小姐的面子,她剛剛當家,正立威的時候,且是老祖宗要她當家的,頤園大廚房必須完成。
怎麼辦呢?
正好如意娘過來送新鮮的洋柿子,嚴嬸子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似的,問道:「如意娘,會做月餅不?一天最多能做幾個?」
如意娘說道:「會啊,我家廚房今年翻新重建過,有黃泥青磚砌的烤爐,平日用來烤著點心、打燒餅,不過我家的烤爐比大廚房小,一爐子只能出十來個,一天最多做三十來個吧。」
嚴嬸子忙道:「這回你得再幫幫忙,我會把做月餅的原料送到你家去,你做好了,我再派人運過來。每天三十個,十天就是三百個,可算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至於工錢,走我的私帳,咱們現結就是了。」
二小姐給的每人五百錢的做月餅補貼,只限於大廚房的人,沒有如意娘的份。頤園大廚房又必須完成兩千個月餅的任務,人手和烤爐都不夠用,嚴嬸子只得自己出工錢,請如意娘幫忙。
「舉手之勞,工錢就不必了。」如意娘不肯要錢,「托你的福,我每天送兩個洋柿子,老祖宗就打賞了我好多錢,還得幾套體面的衣裳,都是名貴的衣料,我都不認識,說不出名字來,鎖在箱子裡等坐席的時候再穿。」
嚴嬸子聽了,這欠的人情將來再還吧,為今要緊的事情是把二小姐交代的事情做好。
唉,上頭一張嘴,下頭跑斷腿。誰叫咱們都是奴兒呢。
如意娘太勤快了,居然每天能夠烤五十個送過去,超額完成嚴嬸子給的數目,嚴嬸子大喜,對待如意就更熱情了,時不時給如意加餐飯,多送兩個好菜。
如此,頤園大廚房每天還要做一百五十個才能勉強應付交差,但還要同時忙一百來號人的一日三餐。白天的時間不夠用,就得晚上輪流加班,大廚房的煙囪到了半夜還冒著煙呢。
且說儉省之法開始之後,很快就有效果,開支確實少了許多,又因老祖宗、周夫人、還有大少奶奶夏氏都擺明了支持張言華,聽鵜館的三小姐張容華更自不必說,大姐姐出嫁了,她就聽二姐姐的。
主子們,還有手下親信們都是明面上贊成儉省之法的,他們的生活好像也沒有受到什麼大的影響。
可錢確實是節省了好多,減本增效,那麼,是誰先吃到儉省之法的「苦頭」,減了誰的呢?
當然是最底層的家奴啊!
且說如意在紫雲軒忙碌,今天是七月二十五——放月錢的日子,也是如意每個月最忙的一天,各個房頭的管事媽媽們過來領月錢。
這個時節,也就是早晚涼快,中午還是很熱的,如意穿著單衫,噼里啪啦的打著算盤,一上午把月錢都放出去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