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指和汪千戶寒暄了兩句,道了別,繼續和眾人過橋走百病。
這一幕都被遠遠跟著的少年看在眼裡,他心想這個巡街的軍官看起來認識這一行人,心中愈發好奇了。
他轉為跟著巡街的汪千戶走了一條街,汪千戶下馬,把馬背上開始打盹的兒子汪伯達抱下來,交給手下抱回家睡去,他還要繼續巡街。
乘著汪千戶把兒子交代給手下時,少年趕緊靠近過去,向巡邏小隊其中一個士兵打聽消息:「這位軍爺,請問剛才在干石橋上跟你家頭兒說話的一行人是誰?」
說完,塞給士兵一角銀子,士兵得了錢,反正又不是要保密的大事,就如實說道:「他們都是張家家奴,和我家汪千戶說話的是張家看大門的統領九指。」
「九指?」少年說道:「好別致的名字。」
士兵說道:「他有九根手指,所以都叫他九指,據說是個硬茬,手指頭是自己砍下來的。」
第八十六章 翻史書方知難破局,親舅舅不想當烏龜
居然是張家人。
那少年得到了答案,心滿意足,隨著白色的人潮又走了走,希望能夠見到萬白叢中一點紅、拍過他肩膀的姑娘,這樣就能又看見和他相似的長生,但可惜,一直走到了下半夜,都沒再碰見。
少年從車馬行里牽走他寄存在這裡的馬,從北城的什剎海一直騎到了西城的鳴玉坊,來到了武安侯胡同,這裡的胡同也只有一戶人家,就是武安侯府鄭家。
本書上一卷說過武安侯的來歷,祖先是永樂大帝出兵靖難時期表現出色的武將,曾經多次把永樂大帝從沙場上救回來,靠著軍功得了世襲罔替的侯爵爵位,家裡有「奉天靖難」的丹書鐵券。
後來,永樂大帝還將自己的寶貝公主下嫁到了武安侯府,鄭家即是勛貴,也是外戚,家族比現在的張家還榮耀。
只是,如今歷經各種滄桑巨變的武安侯府已經變得內斂穩重,見過太多的紅極一時的勛貴、文武大臣們眨眼被抄家滅族,現在的武安侯府以自保、能夠維持世襲罔替的侯爵爵位就已經很不錯了。
就是到了新春,大門的紅漆也沒有應景的重新刷過,油漆斑駁脫落,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巍峨的武安侯府占據了整整一條胡同,依然能夠感受侯府從前的家族榮耀。
看門的小廝遠遠看到了少年騎馬馳騁而來,趕緊打開門,讓少年進去。
看門小廝都快哭了,說道:「世子爺,侯爺已經派人來追問小的好幾回了,說世子怎麼還不回家,要是再過一會世子還不回家,保不齊就親自帶人上街去找世子了。」
原來,這個少年正如吉祥如意猜測的那樣,就是武安侯府鄭家的人!
不僅如此,他還是武安侯世子鄭綱——按照輩分,他還是胭脂長生的舅舅呢!
外甥像舅,難怪他和長生長的像。
鄭綱說道:「我這不回來了嗎,侯爺在那裡?」
小廝說道:「侯爺還在外書房等著世子,還沒有睡覺。世子爺,以後別總是一個人出去了,帶幾個家丁跟著吧,就是回家晚了,也能派個人先回來報信,侯爺也好放心啊。」
鄭綱說道:「這裡是京城,有什麼好擔心的,我不喜歡一群人前呼後擁。」
說完,鄭綱去給親爹武安侯報平安。
武安侯以前的兒子們都沒有站住,小兒子鄭綱是他中年得子,自然養的精貴些,還是個十七歲的少年,就為鄭綱請封了武安侯世子,將來方便順利的繼承家族爵位,鄭綱這麼晚了還沒回家,武安侯很是牽掛。
看到兒子安然無恙歸來,武安侯鬆了口氣,沒有責備他,「你快洗洗睡吧,明日早起還要練功。」
畢竟是靠軍功起家的勛貴世家,家族以習武為主,不敢懈怠。武安侯還鎮守過陝西,風評還不錯,不算是辱沒祖宗。
但此時鄭綱精神的很,毫無睡意,武安侯因中年才得了一個健康的小兒子,很是歡喜,他就像別人寵孫子似的寵著鄭綱這個小兒子,耐心的教養,從不打罵孩子,不是個「嚴父」,父子關係比較融洽,因而鄭綱有什麼新鮮事,願意和父親講。
「我今天在什剎海觀燈的時候遇見了一個和我長的很像的人……」鄭綱就把今天的奇遇從頭到尾跟武安侯說一遍,「……他們是張皇親街建昌侯府的看門家奴,那人的父親叫做九指。」
一聽這個名字,武安侯頓時渾身一顫,恍惚回到了過去。
當年石家被抄家滅族時,他跟鄭綱差不多的年紀,還是個意氣風發的少年。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