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一出,朝野譁然,居然在陛下眼皮子底下殺人。
不少人知道郭解是活不了了。
劉瑤聽到這消息後,嘆了一口氣,以阿父的脾氣,郭解肯定活不了了,主要是郭解的家人怕是要遭殃。
劉徹得知後,果然暴怒,下旨抓捕郭解。
郭解聞風而逃,一路上得到不少人的幫助,暫時沒有被抓到。
郭家人後來又求到衛青面前,求他救郭解一命。
衛青看著痛哭流涕的郭家人,想起郭解臨行前他的手下為他籌措千萬錢,苦笑一聲,軹縣官吏判斷沒錯,只是沒想到楊縣吏父子也為此送了命。
對於郭家人的請求,他直接拒絕了。
先前他已經提醒過郭解,可是他仍然不收斂,落到這個下場,他也無可奈何,而且他擔心,若是他再為郭解求情,郭解怕是下場更慘。
一月後,郭解終於抓捕歸案,經過審訊,翻出了不少舊案。
其中比較惡劣的有這麼一件案子,當年軹縣有一儒生批評郭解奸猾,憑藉自己的權勢破壞法度,就因為這話,郭解手下的人就把人殺了,並且將他的舌頭割了下來。
對於郭解的處置,朝廷的官員卻有了分歧,畢竟殺人這事,郭解不知情,而且他手下眾多,也不知道誰幹的,所以郭解雖然有過錯,但是也不是大罪。
張湯嘲諷:「是啊,郭解行俠仗義,品性高潔,好事都是他做的,錯事都是手下瞞著他做的,這等首領湯佩服!」
官員:……
公孫弘說道:「郭解一個布衣,有如此大威望和權勢,稍有不順,就有人替他殺人,這難道不比他親自殺人還要嚴重。」
眾人思索片刻,有人神情大變,不再辯駁。
劉徹也贊同公孫弘的說法,最後判郭解死罪外加族誅。
劉瑤聽說後,唏噓不已,原先她判斷郭解活不下去,但是沒想到居然淪落到滅族,這算不算現代所謂的「一粉頂十黑」,活活被粉絲給坑死了?
古代普通百姓生存真是險惡,天災人禍不斷,大多填不飽肚子,一不小心說不定不知道被哪路親戚連累,來個「族誅」,重新投胎。
郭解之事只是遷徙茂陵的小插曲,朝中官員更多地注意力放在主父偃身上。
在接連獻上「推恩令」和「遷徙茂陵令」後,主父偃差不多成為身邊的第一人,源源不斷的賞賜給他。
公卿和諸侯王也紛紛獻媚,金銀財寶也紛紛送入他的府中,光是元朔二年,他受賄達到千金,偏偏主父偃還不低調,高調受賄索賄,連不怎麼關心政事,一心沉迷研究的劉瑤都知道了。
劉瑤:……
她就去光祿寺找了東方朔,東方朔聽完後,嘆了一口氣,「我也勸過他,但是他不聽,說是困厄一輩子,受盡苦難,好不容易富貴了,年紀大了,也活不長久,就要及時行樂,必須倒行逆施!」
劉瑤嘴角微抽,能給自己定下「倒行逆施」這種行為準則的人,行事有多極端,她不奇怪。
東方朔:「阿瑤還想我去勸他嗎?」
劉瑤直接粗魯地坐在台階上,望著西垂的落日,淡淡道:「東方大姨父,我只是可惜他的才華,若是阿父捨得,咱們也沒辦法,只是下次你遇到他,讓他做那些事時,多想想家人。」
「族誅」在她這裡可是高頻詞,時不時就會發生一起,在未來歷史中,若是衛子夫與劉據躲不過巫蠱之禍,不知道多少人會受連累。
「我知曉了。」東方朔學著她一起欣賞落日,輕聲道:「主父偃困頓半生,現今六旬有餘,一朝得勢,有如此心態也能理解,他可能一時陷入了執念。」
主父偃家貧,早年讀書但是沒有出路被父兄所蔑視,周圍的儒生也看不起他,極想一夜成名,現在得到陛下的看重,可能就控制不了自己的心態了。
劉瑤聽完,聲音有些低沉,「東方大姨父,是不是人老了,都會變得偏執?你年紀大了,會變得和主父偃一樣嗎?」
漢武帝年老時追求長生,許多人年紀大了脾氣也會變得奇怪。
「我才不會。」東方朔聽得一頭黑線,雖然他自認平時也不是什么正經人,但是品性還是要超過主父偃四五倍,他以前缺錢,可沒想過收受賄賂,而是想著借錢,只是還的有些晚而已。
「長公主,人都會變老,你這一棒子打死,不給自己留後路嗎?」東方朔看著面前的十歲少女,哭笑不得看著她,「主父偃是主父偃,我是我,他追求富貴享樂,我只求能濟世救民,建功立業,不虛此生。」
劉瑤:……
沒想到東方大姨父的理想挺偉大的,完全不符合他放浪形骸的性格。
東方朔看出她眼神的意思,仰頭望天,唇角上翹,「就如長公主在朝臣眼中看似胡鬧,可是拿出了許多有用的東西。」
等一下!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