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傳到長安後,劉徹大喜,衛青果然不負他的眾望,為他、為大漢贏來一次大勝。
……
有了河套平原這塊寶地後,不僅對匈奴造成了極大的打擊,而且河套平原水草豐美,既有廣闊的草場,可以培養戰馬,也可以開墾肥沃的農田。
這戰也奠定了衛青軍中第一人的地位。
這份榮耀一是因為他首戰擊敗了樓煩王、白羊王,二是因為他拿下來河南之地。
因為河南之地的戰略地位太大了。
漢初為什麼打不過匈奴?
除了國力、軍力,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戰略要地——河南之地的丟失。
秦朝憑藉長城加上黃河天險,匈奴無法入侵河南之地,後來河套成為匈奴的地方後,從黃土高原一路南下,幾乎無險可守。
匈奴騎兵在平原上的可怕,稍有腦子的人都能知道,若是解決不了河南之地,長安一直會暴露在危險中。
此時奪回河南之地,這個威脅就徹底解除了。
而大漢帝國的防線也就提到了陰山。
陰山之北稱為漠南。
下次在開戰,就是針對漠南之地的爭奪了!
為了鞏固河南之地的戰果,劉徹立馬將河南平原分為朔方郡、五原郡,並且修建朔方、五原城兩座城池,同時移民十萬,並且命令蘇建在陰山南麓修建長城防禦。
而衛青也受封長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戶,成為劉徹登基以來軍功封爵第一人,朝野信服!
部下蘇建、張次公等人也悉數封侯。
第69章 只要不會傷到你們幾個孩子,我只求凡事問心無愧!
元朔二年,若說衛青在戰場上風采和氣勢無人抵抗,那麼在朝堂上,今年就是主父偃在朝堂上最高光的時刻。
其一,千古陽謀推恩令。
其二,為劉徹解決了地方豪強問題,提議頒布《遷茂陵令》。
許多皇帝剛剛即位時,就開始為自己建造陵寢。
劉徹從建元二年開始,到元朔二年,他的茂陵已經初具規模了,茂陵就距離長安不遠。
根據大漢的規矩,帝王陵墓建成後,要遷徙一批人到這個地方,將地方充實起來。
當然這個人口也不是隨便挑的,往往是那些在地方有一定勢力和財富的人。
將這些人遷走,也是朝廷控制地方社會的一種手段,防止一些民間勢力擴大。
借著茂陵遷徙的機會,主父偃就趁機向劉徹獻策,將三類人遷徙到茂陵附近:
第一種:天下豪傑。
第二種:富有大家族,那些有能力吞併他人田地的人。
第三種:蠱惑煽動百姓的亂眾之人。
劉徹根據主父偃的意見,定下了遷徙標準,頒布《遷茂陵令》
地方豪強一遷,就得將手中的宅邸田地處理了,朝廷就能將這些資源進行再分配。
地方豪強自然不想離開自己精耕細作的家鄉,奈何這是朝廷的法令,若是不遵從,就不是遷徙這麼簡單的事情了,地方官吏巴不得你反對,到時候他們可以按著制定的朝廷律法,將你下獄,情況嚴重的,弄個傾家蕩產也不為過。
當然對於這種政策,肯定會有一些騷亂和冤假錯案產生,尤其對這種明擺著朝廷要割地方羊毛的事情。
有背景的地方豪強不想遷移,自然是尋求靠山。
按照《遷茂陵令》,其中有一條,家產過三百萬的才遷,不過有一人叫郭解的地方豪俠家產不足三百萬,卻在遷徙的名單上。
地方官吏覺得郭解在地方的影響力超過不少三百萬家產的人,所以就將他列入遷徙名單上了。
然後這個郭解就求到了衛青那裡。
衛青聽說這件事後,就親自去劉徹那裡說情,「陛下,郭解家裡很窮,家財不足三百萬,不在三百萬這個標準,不應該在遷徙之列。」
劉徹聞言挑了挑眉,看向坐在棋盤對面,抓耳撓腮想出路的劉瑤,「阿瑤,你覺得呢?」
「啊?」劉瑤抬起頭,有些懵然,「什麼?」
阿父剛剛與舅父說什麼了,她一心想著怎麼落子,壓根沒聽清。
衛青見狀,解釋道:「軹縣有一平民叫郭解,家財不足三百萬,不應在遷徙名單上,但是卻出現在遷徙名單上,而且朝廷也應允了,所以我想請陛下撤銷這個。」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