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周巧珍也跟上來,從袖口裡拿出一隻荷包,「這是我和慧姐兒、秀姐兒給你繡的,裡面裝了回春堂的丸藥,是提神醒腦的。若是寫到憊懶的時候,就取一粒出來和水服下。」
三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的,生怕周稚寧有那些地方不妥當。若不是周巧慧和周巧秀兩個人因為年紀還小,不便出門,恐怕圍著叮囑周稚寧的又多兩個。
望著家人們擔心的眼神,周稚寧心中溫暖,笑道:「阿娘、大姐,你們莫憂心,我都省得的。」
很快,隊伍輪到了周稚寧。
周允德做主,暗暗地塞了一包銀兩給禮房胥吏,低聲道:「大人,我兒年幼體弱,又是初次下場,難免茫然。還請大人分一間好號房,這是我們全家的一點心意,還望大人笑納。」
科舉由來已久,桌椅板凳自然也隨著時光的沖刷而越發老舊。若是運氣好分到一個好號房,裡面桌椅板凳平平整整,那自然是好。若是運氣不好,分到的桌面坑窪不平,臀下的板凳一動就吱嘎作響,難免影響考生發揮。
因此,有些尚有富餘的家庭會拿出銀子賄賂禮房胥吏,以便得一間好號房,這樣也能讓考生更舒服些。
收銀子的胥吏顯然做慣了這種事,手腕一翻,就將周允德的銀錢收了,當下對周稚寧的面色也好了不少。隨隨便便驗了一下身,連周稚寧的外袍都沒弄亂,就叫人來領著她進了考棚。
考棚以內,閒雜人等是不能進的,因此周允德等人只能站在考棚外目送周稚寧的背影漸漸消失。
周允德滿心惆悵:「但願我兒能圍榜有名。」
楊氏和周巧珍則趕緊收拾了東西,預備著回家再拜文昌神君,都希望漫天神靈能護佑周稚寧一舉中的。
周稚寧這邊進了考棚,就隨著引路的胥吏站到了自己的號房前。
由於要隔絕考生作弊,每一個號房前後都用黑板擋的嚴嚴實實,而一個號房只有兩平方左右的,放套桌椅板凳已是十分勉強,一旦人坐進去,更是要被折成兩半。
但好在周允德給了賄賂,周稚寧分到的號房不錯,比起其他人的稍微寬敞些,桌椅板凳看起來也有七成新。
周稚寧現在身量還未長開,坐在這號房裡也不算難過。
終於入座,胥吏離開,之後又有人陸陸續續的被引進來,一個足以容納五十人的考棚很快就被坐滿了。
半個時辰後,考棚外起了一聲炮響,這代表檢驗完畢,考試即將開始,遲到的考生不必再進了,已經進了考棚的考生做好準備。
周稚寧深吸一口氣,先將考籃里的結保單拿出來,在桌面上鋪平放好。再抬眸時,考棚最前方已經坐了個官員。
那人面容威嚴,身材高大,頭戴一梁官帽,束烏角帶,綬帶上繪?鶒①二色。他綠袍官服上的補子繡著鵪鶉,手掌之上按著一塊槐木笏板。周身氣息冷肅莊嚴,凜然不敢犯。
這就是平城的縣令,也是牛老師的學生,名喚左志林。
左志林身為平城的主考官,自考前一天就入了考棚。
在他兩邊站著的是縣學教官以及各個廩生,這些廩生都曾替人認保,周稚寧就看到劉廩生站在離左志林最遠的地方。
聽見外面炮響之後,左志林站起,手持名冊點名。
低沉的聲音每一次響起,都有一名考生應答,隨即為這名考試認保的廩生上前作證。
這個過程持續時間不長,約莫兩炷香的時間後,點名完畢,在場所有考生都確認無誤,就有禮房胥吏捧著一打試卷恭恭敬敬地走了過來。
從甲字一號開始。
那甲字考生將自己保單交給胥吏,胥吏確認,隨即下發試卷。
即使胥吏動作頗快,也還是花了半炷香時間。
周稚寧是乙字三號,且齡未滿二十,因此拿到的是未冠文題。
她簡略地翻閱了一下,果真是四書兩道,詩一道。
四書考題第一道問的是:「如用之」,次題:「與其進也」。通場詩題:賦得薄采其芹(得科字五言六韻)。恭默聖諭廣訓:「人生十年」至「自鮮矣」。
周稚寧一邊研開冷墨,一邊構思。
首題:「如用之」是出自四書之一《論語》,全文應是:「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②
意思是孔子說:「先學習禮樂而後再做官的人,是(原來沒有爵祿的)平民;先當了官然後再學習禮樂的人,是君子。如果要先用人才,那我主張選用先學習禮樂的人。」③
這道題並不難,有很多方向可以寫,可見左志林選此題目作為童生試四書第一道是不想為難考生。
周稚寧腦子裡閃過種種思路,最終選定了最為中庸的一種。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