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晚餐開始前,路易莎又換了一身妝扮。這次身上的主色調換成了藍色, 這是瓦松王室的顏色,在這個瓦松國王的凱旋宴會上穿這個顏色再合適不過了。事實上,這場宴會處處可見藍色裝飾,包括路易莎和紀堯姆所坐的主桌後的大型掛毯,主色調也是藍色的。
晚宴上,路易莎和紀堯姆是最晚到的,當他們一起到場時,大禮堂是鬧哄哄的。雖說在他們走進來時, 有稍微安靜了那麼一會兒,可也就是那麼一會兒而已。等到紀堯姆敲了敲被子,進行了簡短致辭(他一向言簡意賅), 宣布晚宴開始,就又吵吵鬧鬧了起來。
如果是同時代的東方統治者見到這一幕,恐怕會認為這無禮至極,一點兒秩序也沒有吧。不過華夏其實也是這麼過來的,漢高祖剛剛當皇帝的時候,大宴群臣,還見識過臣子喝醉了抽出到砍大殿上的柱子呢!還有唐太宗時,皇家宴會如果是在清醒時,還能說是君臣同樂、其樂融融,可要是喝醉了,場面也很亂來……
只不過,往往隨著朝代越過草創期,規矩就立起來了。尤其是華夏封建社會越來越成熟,立規矩也越來越快、越來越嚴。相比之下,西方的『禮法』從來沒有東方那麼森嚴,所以也就見不到那麼規矩的場面。
當然,這是說統治階級內部,如果不是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間,那東西是一樣的分明,可不敢不『規矩』。
就在這樣的吵吵鬧鬧中,宴會的重頭戲,今天的美味佳肴一樣一樣端上來了。負責宴會的廚師是直接從西岱帶來的,也是路易莎授意自己的主廚讓娜教過的,水平在這個時代不可謂不高。至少對路易莎來說,由這樣的初始烹調食物,自己不會一場宴會下來沒東西可吃。
就說今天吧,總共有十五道菜,堪稱琳琅滿目、色香味俱全——十五道真的很多了,路易莎和紀堯姆的婚宴都沒有十五道菜呢。雖然說,一場宴會的標準也不是由菜餚的道數來決定的,不過這確實是評價內容之一。
主要是,這次的凱旋儀式『從簡』了,為了安慰剛從戰場上取得榮耀、勝利與財富的騎士們,就得在別的地方找補。一場豐盛的、快活的晚宴,無疑是很好的安慰之一……
在用玫瑰花水洗過手,第一道菜就端上來了。打下手的僕役先將菜餚從廚房送來,然後才是真正的侍者,也就是一些騎士、騎士侍從接過,給端上桌。像是為路易莎和紀要服務的侍者,他們是騎士、騎士侍從,同時還可能是個伯爵、公爵,或者未來的公爵伯爵呢!
做這種事,以西方的傳統並不是羞辱人,對當事人來說也是榮耀。
「是杏仁蛋糕和加糖酥皮鬆仁餅啊。」路易莎看了一眼擺在主桌的大盤子裡的第一道菜,此時還有專門負責分割食物的侍者正在切割,然後呈給有意要的人。
主桌盛食物的大盤子和其他桌沒有太大差別,分量大多差不多,但品質更好。但主桌坐的人要少得多……這樣到了最後,主桌的食物當然是吃不完的,不過這從不是問題,一場宴會吃不完的食物最後總會施捨給外面早已等著的窮人。
甚至其中比較好的部分,會被僕役們直接分了(不是同為貴族的侍者,是真正的僕役),就像主桌剩下的那些。
在路易莎的示意下,侍從為她分了一小塊兒杏仁蛋糕。這塊蛋糕很小,就是剛剛嘗一嘗的大小,兩口就吃完了。這並不是侍從的怠慢,而是路易莎的習慣眾所周知(至少在侍從中是這樣),她習慣分到的食物恰好足夠,而不是吃不完剩在盤子裡。
雖說路易莎知道,最後剩下的食物不會被浪費。但一方面是華夏人對食物的敬畏,另一方面也是下意識排斥給別人吃自己的殘羹,她一般都是吃多少要多少——公盤裡沒有取用的食物也就算了,自己盤子裡吃剩下的算怎麼回事兒?
這件事上她沒法管別人怎麼做,自己這樣做問心無愧就行了。
路易莎吃下了杏仁蛋糕,喝了一點點甜葡萄酒——大概是喝習慣了,她現在也能喝一點兒口味清淡的優質葡萄酒了。不會覺得特別好喝,但佐餐時確實覺得有這麼個飲料平衡味道還不錯。
第一道菜就是這樣了,這時的大型宴會都是這樣的,第一道和最後一道都常見甜食。要說其中有什麼差別,就看此時的營養學家、醫生們的說法了。一般按照他們的標準,第一道往往是定義為『開胃』的類型,就連配合的飲料也是如此。最後一道則恰恰相反,要『關上』胃口。
第二道菜則是第一道菜的延續,同樣是為了開胃的,是非常清爽的香煎蘆筍。而這道菜之後,才是一場盛大宴會大魚大肉的開始——第三道菜是小香腸和肉丸,第四道菜是配醬汁的烤鵪鶉,第五道菜則是鍍金小牛肉。這裡的鍍金,當然用的是番紅花,國王的宴會可不會缺少番紅花。<="<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