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世紀女領主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90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這些菜雖然都合路易莎的口味,畢竟是按照讓娜的菜譜做的,而讓娜的烹飪風格又是在她的影響下形成的,不可能不合口味。但是,合口味不代表喜歡,更不代表這種菜一道接著一道上的宴會上,還能打開胃口、大快朵頤。

所以路易莎都吃很少,直到第六道菜,一道『雜燴肉』,她才真正喜歡,吃了小半碟——這道『雜燴肉』主要是閹雞肉和鴿子肉,配菜是香腸、火腿、野雞肉。燴好後還要澆汁,用的是一種清新鮮美,熬煮起來十分複雜的濃湯做的澆汁。

這道雜燴肉多種肉類的複雜滋味交織……禽類那種相對『淡』的口味,和香腸、火腿的『重』味差別很大。但因為調製得當,不僅不會奇怪,反而風味十足。再加上高湯澆汁,弱化了不同食材的差異,再沒有任何一味顯得突兀,真是十分完美。

看起來不只是路易莎一個人這樣覺得,從這道菜上桌後,凡是品嘗了這道菜的,往往會再要一次——紀堯姆都是這樣,這可難得!要知道路易莎幾乎沒見他會在這類晚宴上將一道菜要兩遍,主要是他這個人物慾很淡。體現在吃上就是『好養活』,基本什麼都吃,但也沒什麼特別喜歡的。

這道雜燴肉之後,酸櫻桃醬烤全羊也不錯,羊肉本身就非常鮮嫩,品質很高,烤的也好。不知道是如何提前醃製的,十分入味兒。更重要的是,酸櫻桃醬配這樣烤羊肉真的太適合了,那種清新的酸甜,完全中和了烤羊肉的油膩。

與之相比,之後第八道的烤飛禽拼盤(包括多種烤小鳥,如鴿子、山鶉、鵪鶉、野雞、歐洲鶯),和第九道的玫瑰露燴雞就顯得平平無奇了。尤其是後者,甚至有些難吃,是這一次宴會裡路易莎唯一吃不慣的。嘗了一口後,甚至自己盤子裡剩下一點兒都沒法吃了,讓人連著剩菜撤下了自己的盤子,換了一個新盤子。

路易莎是這樣的,自己的盤子裡有殘菜的話,就會讓撤盤子,這也是上輩子吃正經西餐形成的習慣。她上輩子時,正經西餐都是每道菜都有自己的盤子,而這輩子的西餐還沒有發展出後世那麼多講究。大家從頭到尾都用一個盤子,只不過盛菜的還有大盤子,每次一盤一盤端上來是新的而已。

第十道菜全烤乳豬倒是還不錯,畢竟烤乳豬是非常傳統的大菜了,就算沒有路易莎的一些想法,此時的頂級廚師也能做的有滋有味,路易莎也願意吃。只不過,這道菜本身就不在路易莎的偏好區,這就沒辦法了。

第十一道菜也是傳統大菜,但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傳統』——輔以各種小菜的烤孔雀……這確實很傳統了,是貴族宴席上經常出現的,不見得多好吃,只能說吃的就是一個稀奇。畢竟相較於其他禽類,孔雀還是比較稀罕的。

而且端上貴族宴席的烤孔雀還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得保留生前的樣子。一般拔毛、去內臟的孔雀,會在烤熟之後,再用糖之類的玩意兒粘上之前拔下的羽毛,這樣想辦法支撐著、直立在餐盤上,就仿佛是活著的一隻孔雀了。

之前說,玫瑰露燴雞是路易莎唯一吃不慣的,但其實這道烤孔雀路易莎根本不會吃——當然了,吃都不吃,也就沒有『吃不慣』的可能了。

想想吧,那些拔下來的羽毛,按照此時的衛生安全認知,肯定是沒經過什麼消毒處理的。或者說,就算經過了一些處理,看到這種像是生前或者樣子的禽類,也很難有胃口吧?反正路易莎是下不了嘴的。

而等到烤孔雀這道『看菜』上過,其實今天的晚宴菜餚也進入尾聲了。之後四道菜,說起來不少,可都是甜品而已了——鼠尾草蛋奶糊、糖煮榲桲(要加入肉桂、松仁、洋薊等同煮)、各色蜜餞,最後再以九色奶油蛋糕收尾。

所謂九色奶油蛋糕,就是正方形的奶油蛋糕實際並不是一整塊,而是由9塊小正方形蛋糕拼成。每塊小蛋糕味道並沒有本質的不同,但奶油裱花,甚至立體的奶油小人、小動物什麼的會不同。也就是說,純粹是造型的藝術。

嗯,造型藝術在此時的飲食中得到強調,實屬正常。後世雖然也很重視事物的視覺表現,但此時會更加重視,因為此時受限於條件,味覺上的追求很容易碰到天花板(食材受限於地域,調味料也遠沒有後世精妙、複雜,烹飪手段也不成熟),退而求其次,就很容易從視覺上找新的突破點。

當然,這也和此時的貴族就愛追求視覺奇觀,波及到了餐桌有關……路易莎入鄉隨俗,也難免搞這一套。

因為到了晚宴的最後,挑了一塊小蛋糕後,路易莎是有些倦怠地用勺子舀著吃——吃蛋糕沒有叉子,叉子此時還不是餐具,哪怕是貴族的餐桌上,餐具也就是一把刀子和一把湯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