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朝大官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論心不論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呵,謬論矣!本官早就說了,事功不分本末 高下,身體力行,有大能者事大功,有小能者事小功,發一份熱、一份光。若立什麼高下之分,辯什麼本末之別,那就是忘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之理。」陳初六淡淡地回到。

「唔……有道理。」底下的人點點頭,只見禮部左侍郎方承教轉過身道:「陳學士,那你心中,這事功也是有大有小的了。既然有大有小,那自然人人都想成大功。李學士有言,為往聖繼絕學乃是最大功,陳學士以為如何?」

「孔子整理詩經、易經、春秋,教弟子三千人,開私學之先,可謂繼往聖之絕學,那為何孔子還要周遊列國,求一明君?」陳初六緩緩道:「蓋絕學之是非,並不在書上,而是在事中。」

「繼往聖之絕學,不是傳抄文字,而是將這學問,用於實事之中。若這學問真的有益,自然就不會成為絕學。繼往聖之絕學,豈能與其他幾句割裂開來?」陳初六又道:「不錯,本官說過,功有大小,但世上有論心不論跡,也有論跡不論心。」

「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道;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跡世上無完人。論心,事功無高低本末,論跡,事功確實有大小之分。諸位以為,一個人是心重要,還是跡重要呢?」

「那自然是心重要了。」眾人皆是回到,從古至今,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也不是人人都有數得出的事跡,自然是就是論心了。

「陳學士之語,振聾發聵,本官欽佩。」康仲榮拱了拱手道:「陳學士擔任禮部侍郎,敢問準備什麼事功?」

這就是在問陳初六的具體舉措了,剛才被陳初六幾句話說得十分激動的滿堂官員,此刻更是豎起耳朵,在一旁聽著。

陳初六卻有些不好意思,拿眼睛一掃底下的人,道:「本想著等右衙門議事的時候,再說這件事的。但宗伯問起,本官也不得不從命了。右侍郎之職,掌天下府學、州學、縣學,本官有一舉措,便是在每個縣設立義學!」

「義學?」

「不錯,現在開封府各縣設立義學,義學共有五年,朝廷與官府聘請先生,不收百姓一文錢的學費。凡願讀書者,七歲入學,授文字、算學課三年到十歲,擇其優良且自願者,習經義、詩賦。其不願者,則讓其學一門養家餬口的手藝。

「其後兩年,兩年之內,朝廷負擔學費,還將擇優良者,給予薪燭之費。兩年之後,前者若學業優良,則可入縣學,有了免租之權。後者若技藝嫻熟,可讓其繼續在官府做工,邊學邊做,亦有一門傍身的手藝。」

「義學?陳學士,這辦學可不是簡單的事情。國朝至今,還有許多貧困的縣沒有縣學,只有當地一些富人,才請了私塾先生。若想推廣義學,還讓官府掏錢,這談何容易?朝廷辦事,還是那兩句話要問,錢從哪裡來,人從哪裡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