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朝大官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群策群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就好比這次禮部試中的策問,淮南鹽積傷民一策,諸生便不知淮南在哪裡,不知朝廷的鹽策,也不知鹽農如何製鹽,更不知商人如何販鹽。陳學士講了,讀書要一以貫之,翰林學士院的報紙注重博廣,便是勸導諸生『貫』之。」

「……」

到集賢院來一趟,陳初六收穫頗豐。果然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群策群力遠遠要比獨自苦思要來的好。

講到最後,陳初六看著蘇渙道:「方才諸位講得都有道理,本官受益頗豐。眼下翰林學士院的這報刊一事,缺少人手,不知蘇學士與諸位學士可有時間來翰林學士院幫個忙?本官可以奏請陛下批准,給諸位另加寄祿。」

蘇渙與一眾學士俱是大喜,有這等上進的機會,誰還往後退?眾人皆是答應,要來翰林學士院,共撰新報。

只見韓琦笑著道:「故先王之所重者,唯始與終,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利,翰林學士院要辦報,還須先定下一個名字。最好將春秋時報、至公社論的風頭該過去,不然何以顯得翰林學士院乃仕林之望?」

陳初六聽了,為難起來。春秋時報、至公社論,兩個名字取得水平不低,更是已經印發一月有餘了,想要在名頭上壓一頭,何其難也!

「翰林學士院偏重於科舉文教,科舉文教乃是國家掄才大典。天子開恩科,便是向天下求才,那這報紙的名字可以是……」陳初六在眾人面前,背負雙手,緊鎖眉頭思索起來。

這報紙的名字,他倒是想直接叫事功報,但他不可能總是呆在翰林院,若人走茶涼呢?何況哪怕與施工學挨一點邊兒,也會被人看做將公器變為私學兜售之處。

若是取用別的名字,那又顯得不是那麼威風。正如韓琦所講,名頭就弱了一分,今後朝廷要縮減報紙,豈不是就先那這個弱的開刀?

陳初六忽然眼前一亮。他心裡在想,若是朝廷真想要縮減報紙,你就是取名天霸也沒用……但如果這報紙的名字,乃是當今聖上親自取的,還是他親自提寫的,那這分量……不就是比排面麼?爺又要開掛了。

想到這裡,陳初六隻得抱拳對眾人道:「慚愧慚愧,胸中平時有萬言,但到了此刻,卻是搜腸刮肚也找不到一個好名字。本官回昭文館好好翻翻書,確定一個妥切的名字,再告訴諸位。」

「但此事可以先行,方才商定的幾位學士,這幾日可到翰林學士院找本官於浦學士,一同先將這首刊報紙做出來。過不了幾月,又是秋試了,翰林學士院的報紙,民間正在千呼萬喚。慎始慎終,先贏一個開門紅才好。」

(名字確實沒想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