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禮部試則是天子問策,也是天子閱卷。考生與考官之間,有師生情誼,故而進士出身,便都是天子門生。天子雖是閱卷,但最多只看前十名的,剩下的仍然是陳初六等人在看了。
在金殿之上,眾士子皆在認真作答。陳初六身為內相,便在趙禎左右侍候,只有注起居錄與幾位太監一起跟在這裡。宰相、參政、其餘翰林學士這些人則是在大殿的中央,看著考生作答。
趙禎認真看著一篇文章,隨即又放在了桌上,道:「徐良駿與柳永的文章,不相上下,省試第三這位張唐卿則是差了一截。」
王中正見狀從旁邊抽出來一份卷道:「陛下,這是楊察的文章,位列第四。其祖鈞乃偽蜀舊臣,均從孟昶歸朝,生居簡,仕真宗時,至尚書都官員外郎。」
「官宦之後?」趙禎拿過卷一看,卻是熱情大減,隨意看了幾眼,便丟在一旁,饒有興趣的看向陳初六問道:「知應,朕倒是想聽聽徐良駿的故事,你與徐良駿如何結識的,他這人怎麼樣?」
「當年,臣受人無污衊,停職待劾,回家省親的路上,便與徐良駿結識了。那時他便可以赴京科舉,當時正要去五峰書院參加詩會。臣當時還寫了一篇文章,記有徐良駿的一件小事。」
「五峰山中松樹頗多,若有風來,松葉沙沙作響,聲若飛濤。臣笑對徐良駿曰,此乃美人環佩聲,若受具戒呼,宜避去。良駿瞠目結舌,不知所謂。」
趙禎聽了大笑起來:「知應在外,真別有一面,竟喜歡這等俚語,不過這倒是妙趣橫生。這麼多年來,徐良駿一直跟著知應,一定也學到了不少本事吧?」
陳初六點了點頭道:「舉賢不避親,臣不敢妄言,徐良駿跟在臣的身邊,任勞任怨,勤學勤做,的確不錯。在太原府時,良駿親自去縣衙當幕職,親自在河堤上守了四個多月,整頓河務。不論是為民之心、為國之心,皆是天地可鑑的。」
接著,陳初六又開始安利起了徐良駿,將徐良駿的一些軼事講給了趙禎聽。這些軼事既是表現了徐良駿有才,且又十分有趣,趙禎時不時點頭稱讚。
而金殿之中,已是有一人將卷子答完,交給宋祁之後,在殿下行了大禮,隨即退出去了。
趙禎拿著柳永和徐良駿的文章,愛不釋手,翻來覆去的讀,忽然又問道:「聽說這柳永考了四次都不中,為何這次又中了?朕還聽說,先帝以屬辭浮糜將其罷落,他竟然以此為傲,在青樓奉旨填詞。」
陳初六汗顏,柳永中了省魁之後,物議沸騰,多少有一些入了趙禎的耳朵。當年的柳永,的確有些不像樣子,這個沒得洗。
陳初六隻好道:「陛下,大方無隅,大器晚成,柳永早年雖有不羈之時,但這次乃是痛定思痛之後,厚積薄發而取得的省魁。眾位考官皆是公允取卷,柳永之才華的確有可取之處。聖主欲用賢才,何須矚目前嫌?」
趙禎聽陳初六替柳永求情,但心中仍有些介懷,搖頭道:「柳永既然已是取了省元,那就用不著再取一個狀元了吧?本朝連中三元的,有一位就行了。」
話雖這麼講,趙禎拿著柳永的省試卷,卻仍舊愛不釋手,嘆氣道:「當年屬辭浮糜的那個柳永,和現在胸懷治國之策的柳永,豈能是一個人,這實在有些難以決斷。」
「陛下不如等殿試卷出來了再定不遲。」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