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朝大官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內相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為臨川開國縣男國子祭酒翰林侍講學士駙馬都尉知昭文館、特賜中書門下行走錄事、知制誥!」

殿內,陳初六聽完,瞠目結舌,心道特麼這是想累死我?殿外,眾人聽完,筷子杯子下巴掉落在地的聲音,此起彼伏。

這一堆官職之中,國子祭酒乃是寄祿官,並無實權。開國縣男、駙馬都尉這些不變,而剩下的則都是有一定實權的。

翰林侍講學士,原來陳初六就是侍讀學士,現在進了一步,成為了侍講。原來半步走入了「帝師」行列,現在則進來了大半個身子了。

知昭文館不變,原來是直昭文館,現在則是改為了「知」。這昭文館大學士,就是呂夷簡,但他一般不管館內的事情。用陳初六知昭文館,多半就是為了制約呂夷簡。陳初六原來就在昭文館,現在官復原職,沒有比這說得通的了。

接下來還有重辦,特賜中書門下行走錄事。中書門下就是政事堂,但確實廣義的政事堂,包裹政事堂下轄的機構。吏、樞機、戶、刑、禮五房。

陳初六可以自由在這些地方行走,看到什麼都能記在小本本里。整個大宋朝,最高執政機構的一切機密,都無條件向陳初六開放。這是何等權力?

然而最重要的,則是知制誥三個字。

這個官一般是由翰林學士兼任,專掌內命。皇帝下旨,一般要通過政事堂,才能正式生效。可在特殊時候,可以通過翰林學士知制誥下旨,無須政事堂同意,這就叫「專掌內命」。

大宋朝的翰林學士滿編只有六人,皆是皇帝親自任命。雖說只有六人,可這六人的編制一般填不滿,可知翰林學士之珍貴。

可陳初六現在只是翰林侍講學士,離翰林學士只差一步之遙。這等於就是說,只要假以時日,陳初六早晚就是翰林學士。

知制誥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內相」。若是舉行小規模的宴會,知制誥位居宰相之下,一品大員之上。

宋代的皇權、相權相互節制,皇帝有任免宰相的權力。宰相固然可以概不奉詔,皇帝也可還一個聽自己話的。那誰換人的時候,是從外朝中選一個簡單,還是從內朝中選一個人更好?

故而這內相,就是妥妥的排著隊當宰相。陳初六這一次,前面的道路就十分清楚了。

翰林侍講學士、權知昭文館、知制誥,到翰林學士、六部尚書或三司使、知制誥,再進一步,就是某閣、某殿大學士、六部尚書、參知政事或者樞密副使,到了這一步就已經算正式的宰相了。

再往前一步,那就是位極人臣,24K純宰相。

宣旨之後,陳初六就沒從大殿裡出來了。當場換了新的官服,坐在了宰相之後,其餘一品大員之前。這裡的宰相,是包括平章事、參知政事、樞密使、樞密副使和三司使了的。

陳初六環顧一周,周圍都是熟人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