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朝大官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七百三十五章 大義所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陳初六的意思,每個人要先活著,才能幹活。幹活才有「功利」,才能養活自己,再把多餘的「功利」拿去贍養父母。如果「功利」足夠多,那就拿去幫助陌生人,這便是儒家仁愛思想,推己及人。當然,捨身報國,和富二代含著「功利金鑰匙」出生,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宣德樓上,耳目將陳初六所說的趕緊抄錄起來,送到了偏殿之中。每送一紙,便要激起一陣喧譁。可等到下一紙送來時,那些質疑便被陳初六解釋清楚了。陳初六人雖然在城外,卻好像隔空和偏殿內的人在辯論一般。

凡有一點見識的,都是大為佩服。但佩服歸佩服,質疑和指責卻從未減小,而是越來越多。不為其他,只因眾人意識到,太后並不再維護陳初六,還似乎在暗中推波助瀾。這群官員,參悟主上的心思,可謂熟稔,嗅到一絲味道之後,立馬站隊,一齊指責陳初六。

外面,士子聽了「務實之德」,又聽陳初六道:「自古有大德者,必成大功。有大功者,必是大義所在。子曰成仁,孟曰取義,子貢曰事功,此為人道。」

宣德樓外頓時一陣叫好。之前問士子,你們來幹嘛,來請命。請命幹嘛,是事功,為天地立心。事功幹嘛,為了功利。竟然敢為了功利?滾回去。現在問士子,你們來幹嘛,來請命。請命幹嘛,是事功,為天地立心。事功幹嘛,為了大義!憑什麼說是為了大義?因為有功利,功利之所在,大義之所在。

這結論一下,明白的人頓時驚呼,好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從一開始談起事功之學,別人便以為陳初六又是在說以往的陳詞濫調,無非是想說,事功之學自古以來就是正確的,是當今天下,與韓愈主張的道學一派,是唯二的儒家正統。陳初六的雄辯,大家見識過了,可事實卻勝於雄辯。

你說事功之學是儒家正統,有利於治國平天下。可眼下這群士子,聽了你的,就跑過來堵門上訪,要是再推行,是不是天下要造反了?你再怎麼儒家正統,你也是和大宋國體格格不入的。

但陳初六在雄辯之中,話鋒一轉,忽然講起了人道,把他事功跟大仁大義並列起來,這士子請命一下子成了「大義所在」。就跟米國人,非得把他們四處點火,說成是「自由和人權」一樣。

如果你說這不對,那好,咱們來辯論。就從頭開始,把之前那些話再說一遍就是了。你辯不贏,那這個結論就是對了。結論是對了,請命也就成了大義所在。朝廷答應士子所請,也是大義所在。事實勝於雄辯,可事實是站在事功這一邊呀。

當這話傳到偏殿時,眾官員皆是傻眼,這還能怎麼繼續黑?這陳初六,難道真的勝天半子,在這種時候,還能翻盤?這也太開掛了吧。原本是讓陳初六必須在請命士子和事功之學中選一個誰對誰錯,現在陳初六一個也沒選,而是變著法承認朝廷錯了。如何變著法?就是不說朝廷哪裡錯了,改說朝廷怎麼做才對。這樣一來,朝廷視若命-根子的「顏面」,不就保住了。

殿中的官員,冥思苦想,總算找了一個角度:「你們看吧,陳初六就喜歡強詞奪理,我們都無從反駁了。他們成了大義所在,朝廷不得不答應士子所請,他這是裹挾民意,是舍朝廷而籠絡人心。實……實乃奸臣。」

除了說陳初六強詞奪理,籠絡人心之外,也沒別的託辭可以黑的了。裹挾民意,籠絡人心,這在封建王朝,也是一大忌諱。即便是趙禎,此刻也有些不快起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