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吹過,宣德樓之上,旌旗獵獵作響。
眾士子圍在陳初六身邊,持弟子禮,抬頭聆聽。好似佛祖開壇,給眾僧講解佛法,莊-嚴肅穆 。又好像是仲尼和三千一同論道,如沐春風。
但見士子之中,有許多四為詩社的社員,他們早已經明白了陳初六的用意。在人群中,他們率先長揖道:「晚生願受教,請陳子解惑。」
餘下的士子跟著正冠撣袖長揖道:「請陳子解惑。」
樓上留下觀察陳初六的人,被眼前這一幕鎮住了。成一家之言,能稱之為「子」。眼前數千士子,都向陳初六長揖,稱之陳子,豈非真有了陳學?在此之前,陳初六還是事功之學的傳承者,現在就是要推陳出新了。
「事功之學,教人步步著實,因勢利導,言之必使可行,足以開物成務。而道學者,於古今事物之變不知為何等也。」陳初六朗聲道:「天下之事,瞬息萬變,世間道義,卻亘古不變。若無功利,道義者乃無用之虛語爾。」
「陳夫子,若是吾等前來,是為衛道守義,並不為功利,這麼一來,豈不是做錯了?」
「荀子有言,霸王道雜用,德雖未至也,義雖未濟也。夫子卻道無功利則道義無用,恕晚生不能苟同。」
陳初六負手而立,衣袂飄飄,似乎在放飛自己的想法,他道:「功到成處,便是有德,事到濟處,便是有理。以利和義,不以義抑利,學與道合,人與德合。為實政,樹實德,事功說到最後,便是務實求真。」
眾人疑惑之際,陳初六又長嘆一聲道:「余幼時家貧,終日所思,不過衣食耳!漸衣食富足,便致學,當時所想,識字明理,繳納賦稅不被胥吏矇騙,僅僅獨善其身罷了。」
「再往後,力長而智增,上侍奉父母,中結好朋友,下照顧弟侄。讀書愈多,明理愈多,於是思報效朝廷,為百姓謀福。時值有旱情,百姓流離失所,我與家父開設粥場,活人無數,平時亦接濟鄉里不輟。」
「貧賤不移,修身養性,不是德行?侍奉父母,與人為善,不是德行?開設粥場,接濟鄉里,不是德行?這些德行,難道不是事功?只因這些有所務實,故而這些既是道義德行,也是事功務實,稱之為是實德。」
「實德就是務實之德,不談功利,道義便是無用之功。試想自己都吃不飽,如何贍養父母?父母都無法贍養,如何報效國家?故而,要以利和義,而不能因義害利。」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