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仕林對這次募捐是持肯定態度的,這也正是天家的態度。趙禎裝模作樣發了一通詔書,廷議之後,覺得汴京百姓仁義,都是開封府知府蕭貫的功勞,蕭貫就這樣一臉蒙圈的在功勞簿上添了一筆。
朝廷之上是如此,百姓當然沒關心這麼多,百姓們在讀報亭聽一聽故事,長吁短嘆一番。又聽誰捐錢捐得多,誇他們是好人。
忙了兩天,陳初六回家裡陪孩子,宮裡也去了一次,督促昭文館的那幫吏員,按照他的辦法,繼續整理昭文館的書架。除了花大把時間留在家裡陪家人外,陳初六又著手辦起了魯班獎的事情。
募捐的事情,要光明正大、熱熱鬧鬧的去辦,可魯班獎的事情,則不宜牽扯過廣。陳思懷講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偷偷地來辦魯班獎,提升工匠地位。等到事成的那一天,朝廷百姓恍然發現事實已成,也就很難改變了。
想要成立魯班獎,也只要解決錢和人的問題。錢簡單,陳初六手裡有的是,這人的問題才是大問題。魯班獎要激勵工匠,主要是以手工業為生的群體,這些人沒有土地,甚至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屋,他們所有的,可能只有自己技術。
身家性命,和同行競爭的優勢,都在多年摸索的一點獨特的經驗中了。說白了,這就是飯碗,誰肯拱手賣給別人?不到萬不得已,農民都不會賣田宅,崽賣爺田,是要遭雷劈的。對於這些工匠而言,手中的技術正是這樣。
不過重金之下必有勇夫,這世上不怕雷劈的不在少數。也有的人,手裡有一套更好的技術,把次一點的,但同樣高出行業水準的,拿出來換錢也是有可能的。陳初六想通了,錢擺在這裡,總會有人來的。
每個行業中的分工,是十分明確的。製造磚瓦,就有瓦匠、磚匠、裝窯匠、火色匠、粘較匠、鳩獸匠、青作匠、積匠、合藥匠。鐵匠裡頭,也分刀、犁、鍋等不同行當,可謂五花八門。整個汴京里的行業細分起來,遠不止三百六十行。
三百六十行,每一個行當請兩三個,要請這麼多人來,陳初六的一萬貫可不夠用。日子一天天過,陳初六還不知道從哪裡下手,沒有動靜,大家以為這件事情已經涼了時,陳初六忽然把汴京時報的編輯召集起來了。
陳初六望著大家,神采奕奕地道:「吾思慮已久,年前要將魯班獎辦出來,不過,這一次恐怕要讓人看咱們的笑話了。」
徐良駿、何健京聽這話,覺得有些不對,陳初六的表情和話里的意思,可完全不同,便投袂而起問道:「先生可說的是反語?」
「不,不是反語,就是要讓人家看笑話。」陳初六依舊是神采飛揚:「魯班獎想要辦成我心中的樣子,實在太難,但魯班獎又不得不辦。只好辦得不成樣子,讓人家笑話了。但笑話不能讓別人白看,咱們自然要有所得。」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