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朝大官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七百零一章 朝野.聞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募捐一事,給陳初六帶來了太多感動。餘下的事情,便是將捐來的物資整理一下,錢和可以送到邊關用的物資,直接計數封存。剩下那些對邊關沒用的,則是全部變賣,最大的買家也就是陳家了。

陳家花高價買下,為的是把整體價值湊個五千貫,然後登報的時候,就說此次募捐效果不錯,募捐金額接近一萬貫。這些珠寶什麼的,是陳家這個寒門崛起的家族所缺少的。趙雅、王雨溪雖然出身富貴,但身邊的飾物什麼的著實不多,平日迎來送往,豈會向他們開口?

小虎、小影出生,都只能拿客人的禮品回贈。接下來還有兩個孩子要出生,愈加 缺這些東西了。出於種種原因的考慮,陳家願意當這個冤大頭,用比市價高出三成的價格買下這些,也算帶頭募捐了。將錢和物資整理好了之後,開始運往邊關。

那給兒子送冬衣的兩位老人,自然也得到了妥善安置。得知二老是家裡沒了兒子,又是佃戶,就索性讓他們留在了四為詩社。四為詩社剛好缺個廚子,二老做一些簡單飯菜,讓社員們能就近用膳。

四為詩社的社員,在這次募捐之中,學到的東西,比讀一本書可能還要多。各行各業的人來到了募捐箱中,每一個社員看到的也許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每個人的心裡,都有屬於自己的感動,在募捐完了之後,都忍不住將心中所想訴諸筆端。

情到深沉處,寫詩便成詩,寫文章便是文章。四為詩社這一次文章的水平,竟然十分顯著地得到提高,而且是所有參與者。徐良駿看到這情況之後,將自己的文章放下了,寫出一篇「務實功而哺詩文」,主要議論事功對提高寫作水平的幫助。

徐良駿的文章,和四為詩社社員的文章擺在一起,出了一期特刊,在仕林之中引起了巨大反響。陳初六之前駁倒徐嘉志和清流群臣的論點,便是正好是這個。那時雄辯,尚有人將信將疑,現在出現了事實,若再有人動不動否認,那就是裝睡的人了。

仕林中看到了文章,朝廷之中的職事官,則是看到了陳初六有干一番實事的決心。募捐一事,從來都是難題。所用之法,無非是威逼利誘,真正讓人自願捐獻,恐怕也找不出幾個經得起推敲的。

然而這個難題,被陳初六輕易解開了。但其實他們不懂,威逼利誘,陳初六也是用的。自家的產業,不敢不來,陳初六不用說一句話,這些掌柜就得屁顛屁顛來支持,不止自己來,還得呼朋喚友來。

跟陳家有交情的人,比如解潮,還有諸多受過陳家恩典的人,不會不來。這些人有富甲一方的商賈,出手闊綽。也有普普通通的百姓,盡一盡心意。這就是陳初六的威逼利誘,不用言說的。真有言說的,則是刊登啟事時,陳初六許諾凡捐獻的店鋪,都可以免費上報一次。

「鳴謝唐家金銀鋪,獻錢二萬!」

登報的時候,也就這麼幾個字,這簡直和發好人證差不多了。那些職事官沒想通,這麼幾個字能讓他們給出真金白銀?不可能啊,這些奸商怎麼肯做好事,平日裡要點差錢腳費,怎麼一個個都哭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