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竊情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26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他上船,見船夫利索地解開繩索,盪槳向京杭大運河而去。船艙內,漁夫的妻子盤腿坐著,正編漁網,手邊有一土灶,灶上溫著腥且鮮的鯽魚湯,咕嚕咕嚕冒著泡。那女人朝她咧嘴一笑,含含糊糊地沖他說了幾句,於錦銘聽不懂,只覺嗓音柔美。女人又招手,示意他坐過來,為他盛上一小碗魚湯。

空著肚子,淋著雨,不眠不休地走了三天,可算嘗到肉味,於錦銘臉埋進去,舌頭來回舔著碗,一點點吃盡了。吃完,全身漸暖。於錦銘長舒一口氣,靠在船艙,望著脈脈的江水,逐漸有了困意。

他合上眼,迷迷糊糊地想:自己能活到現在,全靠百姓熱心搭救,有這樣的百姓,我們絕不會亡國……

夢裡依稀聽見「彭彭」的敲擊聲,

是漁夫奏響了漁鼓,也是有人敲響了房門。

「攝影師來了,華女士叫我們趕緊集合,你動作快點。」門外人著急得很,不等蘇青瑤開門,便對著窗戶喊。

「馬上!」蘇青瑤對著鏡子,一面朗聲應,一面拿火柴灼燒後的黑炭,仔細描了眉,又撫平旗袍,確保沒有褶皺,才出門。

不久前,邁耶先生帶著家人,乘坐德國大使館派來的飛機撤離,臨走前,他給了蘇青瑤多一倍的工資,並叮囑早日離開南京。之後,蘇青瑤聽取華女士的提議,暫時搬回金陵女大的校舍居住,幫助他們照顧難民。

走到教學樓旁,見金女大僅剩的十餘名員工在攝影的指揮下,排成兩排。華女士與擔任舍監程女士並排坐在前排的最中間,一位穿翻領大衣,一位裡頭穿旗袍,外頭披斗篷。後排從左到右,由低到高地站著,蘇青瑤個子矮,站在後排靠右的位置。

上海的情況,他們通過廣播電台多有了解,清楚上海一旦淪陷,日軍的兵鋒必然直指南京。這段時日,滬蘇常錫等地的難民陸陸續續地往南京逃,數量一天比一天多。國民政府也在商議如何撤離平民,可六朝古都,六十多萬的百姓,船太少!車太少!撤離何談容易。政府遲遲不下通知,同時,船票價格飛漲,有人脈、買得起船票離開的富商大賈寥寥,而貧苦之人又有多少能有破釜沉舟的決心,用腳板逃出一條生路。

風雨欲來,人心惶惶。

也正因如此,華女士才提議請攝影來幫他們拍大合照。<="<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