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裡頭這些娘子們聯繫緊密,畢竟大家相公都在一個衙門裡做事,除非真撕開臉,不然隔三差五就要聚上一聚。
宋沂家之所以冷落,一部分因為她爹的名聲,另一部分則是因為宋沂她娘身子不好,不出門的緣故。
雖說宋沂接了管家權,可她究竟算個沒出閣的女兒家,那些香會席面的總不好叫她過去應付,直到現在加上葉娘子的述說,宋沂才總算對衙門裡那些胥吏們這次態度有了個大致的了解。
從大老爺的角度往下看,大家的態度多積極響應啊,全都聽知縣老爺的吩咐行事,沒有一個敢明晃晃的不遵命當面反著來。
只是私底下嘛,使不使勁盡不盡全力,那可就見仁見智了,縣令老爺又不是她們肚裡的蟲子,哪裡就能知曉背後的手段呢。知縣老爺能使喚的三班衙頭和一個巡檢里,已經有三個陽奉陰違的了,下剩那個花班頭雖然不清楚內情,可沖他兒子也知不是什么正經人物。
這些人全都不盡力,缺少了人手,那河道碼頭怎麼能管得過來呢?連人手都分配不勻,還拿什麼查帳,就是真發了命令也沒人去執行啊。
可為什麼一下就變了態度,明明先前大家還挺配合的不是。
宋沂心裡疑惑,等送走葉娘子後,她去清點昨日外頭送來的禮時,才總算明白了幾分。
原來縣裡頭這些大戶以及縣外頭那些莊子上的老爺,倒不像宋沂想像那樣,一開始就跟縣令頂著來,而是大家和和氣氣的花銀子了事。
連手裡沒什麼權的宋沂家都收到這筆點心,更遑論別家了。
還挺用心,那銀兩全都用紅紙包了塞在食盒的下頭,一盒是荷花池旁潘老爺府里送來的端午節禮,一盒是東門大宅的東門老爺送的,下剩那盒則仍舊是臨河村田老爺家送來的,各有五十兩現銀,加在一起便是一百五十兩的厚禮,他們砸錢砸的十分痛快,倒叫收錢的宋沂暗自覺得扎手。
只是聽衛媽媽說那送禮的將整個吉祥街都走遍了,馬車上堆滿了食盒,其他家全都收了進去,他們家這會要是送回去反而顯眼。
冉母便做主將那東西收了,放在她爹的書房內,等著宋長洮回來與他說去,收下還是送回,都聽他的。
可惜宋父昨晚上回來的晚,今日又早早的出門,冉母來不及說出口,東西便就還擱在了書房。
宋沂眨眨眼,好嘛,她娘還真是心大,一百五十兩銀子就這麼大喇喇的放在書房地上,書房在前院,人來人往的也不怕丟呀。
她還籌謀著該怎麼和他說去,大早上出去買菜的衛媽媽就氣哼哼的回來了,見著宋沂滿肚子的牢騷,「就為著個抓賊的緣故,河道嚴管了,鬧得現在外頭魚肉物價足足翻了一倍,那些個香囊草藥也漲了價錢,這還過什麼節呀。」
衛媽媽和宋沂小聲蛐蛐本縣大老爺,顯然也有些怨念,「才來就想逞能,您瞧瞧他這鬧的,現在外頭沒有一個嘴裡不罵,都說這新來的老爺是狸貓命,只愛抓賊,還罵咱們衙門成了狗窩,專拿耗子不干正事。我倒想分辯,您說這與咱們家什麼相干,錢沒拿著,反而挨上罵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