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媛和從1303那看過後宮眾人的信息,知道李得興是御前的人,客氣道∶「謝公公提點。」
見狀,姜書正向李得興遞了個荷包。
李得興笑著接過,這荷包有時可接,有時不可接,今日姜家小姐大喜,不接就是無理了,無理的是小,得罪了宜嬪和尚書府是大。
萬一宜嬪是有造化的呢。
不露聲色的將荷包放在手中掂量。
不重,摸著也光滑,應當是銀票。
這禮,送到了李得興的心坎上,他在御前給李大公公做乾兒子,雖不缺銀子,但送上門的銀票,怎會不開心?
那方,姜夫人要請李得興喝杯茶,想打聽一些消息。
李得興做人圓滑,不喝茶但樂的賣宜嬪一個好∶「咱家剛剛去了端敏大長公主府和承恩侯府,算上您這,還有好些呢,就先行告辭了。」
這話的意思是,姜媛和在新人的位分中是第三,姜書正心下合意,連忙讓人送李得興。
李得興走後,姜老夫人做主賞全府上下所有人上三個月俸例。
「謝宜嬪娘娘,謝老夫人。」
姜老夫人賞完,問起姜媛和準備帶哪三個侍女進宮。
姜媛和早就想好了,半見和半夏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半見為人謹慎,半夏活潑,鬼點子最多,二人最是忠心,肯定是要帶進宮的,但還有一人,姜媛和還在猶豫。
姜書正沒給她猶豫的機會,說姜家為她準備了一個丫鬟,懂點醫理,為人也有幾分聰慧,重點是姜家的家,祖孫三代都在姜家,最是忠心不過。
姜媛和一聽就應下了,在宮中有個會醫理的,會方便許多。
當即改了名,和半見半夏一樣,名喚半葉。
侍女的事解決了,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父親,女兒有一事想問,還望父親為女兒解惑。」
姜媛和現在已是皇家人,按理和姜書正不能單獨在一處,姜書正還在猶豫,姜老夫人將手杖一放:「有話,就去書房吧,正好你和宜嬪主子也告個別。」
姜老夫人發話了,姜書正自然無有不應,二人移步書房。
時間不多了,落座後姜媛和直接問:「女兒想知道父親現在還與邑王有聯繫嗎?」
邑王就是皇長子,姜書正和姜家曾經支持過的人。
「還有姜家素來之忠君,為何會支持邑王?」
「宜嬪問這些做什麼?」
姜書正潛意識裡,前朝之事、姜家的決策、他的決策是不需要和後院的女子說的。
哪怕這個人是他寵愛的嫡長女,是姜家的希望,是已經封了宜嬪的姜媛和。
姜媛和無奈,她早就想到了,若是她一問姜書正就答,那就不是姜書正了。
她這父親那都好,就是過於迂腐。
不把姜家的後果擺在他眼前,他是不會聽的。
「父親人在朝中,自己也能感受到,姜家已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在京城,您是尚書,姜家是世家望族,可在陛下心裡呢?」
「姜家是曾經支持對手的家族,而您是從前是政敵,現在是一把刀,以後是邑王的狗,是賊子。」
姜媛和一字一頓:「姜家則會滅族。」
姜書正面無表情,在聽到滅族時才有波動。
硬的話說了,姜媛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父親,女兒知道您在上不易,女兒午時過後也就入宮了,前朝和後宮緊密相連,就當是為了女兒,把姜家現在的情況徹徹底底的告訴我吧。」
「女兒是您的嫡長女,是姜家的皇妃,將來會和您一起撐起姜家,與姜家共進退,這一點,到死都不會變。」
該說的都說了,姜書正若是還不願講,姜媛和也沒辦法,只能另尋他法。
姜書正動搖了,重重嘆一口氣,給姜媛和吃了一課定心丸:「姜家與邑王在陛下登基之時,就斷了聯繫了。」
若不是他斷了聯繫,永寧帝也不會留下姜家。
姜書正緩緩道來,姜媛和邊聽邊分析。
永寧帝手段凌厲,短短三年朝堂治理有方,邑王一派在永寧帝登基後就樹倒猢猻散。
因著先帝臨終前讓永寧帝立誓,登基後善待所有兄弟姐妹,永寧帝沒有動邑王,放他回了封地。
這三年,還算是安分。
至於邑王有沒有謀反之心,誰都不知道。
畢竟當年是最有可能繼位的皇子,灰溜溜的去了封地,豈能甘心?
姜媛和也知道了姜書正和姜家支持邑王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邑王是皇長子,姜書正敬守立嫡立長再立賢。
先帝嫡子早殤,就剩皇長子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