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范溫雅笑納了這『八百畝』地,何縣丞等鄉紳也就放了心,這些地不值多少錢,但這是新父母官的表態。
他不是那種丁是丁卯是卯的人,大家就有了合作基礎。
他們根本不知道羅子律也不知道範溫雅多收了多少地,范溫雅只告訴他自己買了些地,以後糧食就不用急了。
羅子律點頭說知道了。
他還未上任,又有王先生和馮華在一邊看著,他對這兩人也沒有完全放心,自然不敢伸手。
而其他人已經默認新縣令收東西是讓夫人出面的,真是個美妙的誤會。
銅縣吏治尚算清明,其實現如今的縣令能做的都不多,鄉紳大地主才是這裡正真的主人,他們代為管理一切。
縣令做的就是把該收的稅收上來,治下的人口數量維持住,督促耕種收穫事宜,處理治下的案子,不讓治下有流民亂民出現,然後就是宣傳禮教,讓治下讀書人多一些。
大體就是這些工作,但縣令不可能親力親為,所以具體實施都是靠下屬去辦的,下屬基本都是地頭蛇,幹這些活都干老了。
只要縣令不出么蛾子,他們也能上下都糊弄住。
了解自己治下的情況,基本就看帳本冊簿,比如田地人口,縣令不可能自己去量去數,看的只能是魚鱗冊和黃冊,沒這兩個冊,縣令就是睜眼瞎。
果真想要徹底了解自己治下的情況,這個縣令得身體壯實,帶著人一處處村落去查看才行,但這也要本地人帶領,要不然你路都不認得。
很多縣令三年官當下來,可能連縣城都沒出去過。
只要不出大差錯,三年過後,考評中上,基本就能升官,或是換地方繼續當父母官,累死累活幹嘛呢?
第441章
三弄三十一
范溫雅了解了縣令的作用,然後就知道這種治理手段不能說全是弊端,就目前這個時代來講,這個管理手段在全球都是領先的,海外有些國家此刻差不多還在茹毛飲血呢。
單就種地來講,這裡的百姓很早就學會地壟種地法,作物都是一排排的,別小看這一點,其他國家還是隨手拋灑種子,然後看天收成,輪流耕種。
這裡的產出已經達到一比二十或是更多,同時期那些國家,產出好像是一比二到四左右,少的可憐。
再過幾百年,這裡仍然如此,而海外那些國家因為地里的產出太少,他們也並不在意這少的可憐的收成,於是就開始了劫掠。
閒話少敘,范溫雅基本知道羅子律如果沒有她的幫助,他想升官只能一步步熬資歷,可能過個十年二十年,他也能當上一個四品官,還得是地方上的四品,京官就別想了。
其實這樣也不錯。
范溫雅也能安安穩穩一輩子。
天氣開始變冷,羅子律倒是整天泡在衙門裡,他想儘快熟悉自己的工作。
王秀才和馮華也在和其他師爺接觸,了解以後自己要做什麼。
范溫雅也在了解羅子律的收入來源。
如今的朝代叫泰朝,范溫雅結合這些年看到的,覺得這個泰朝類似宋末明初,這裡沒有經歷過外族統治,也就是沒有類似元這個朝代。
如今的官員俸祿還是不錯的,羅子律這個縣令,一年有銀三百兩左右,還有別的福利,冰敬炭敬一應俱全,車馬費服裝費,住房補貼,還有糧食和布匹之類,免徭役,還有職分田,合在一起,羅子律一年合起來有莫約一千銀的收入,這些都是明面上的。
非常不錯了,如今鄉下老百姓一年不過十兩八兩的花費,所以人人都削尖了頭要當官。
這些錢若是一個人花,那肯定滋潤的不行,但這不可能,肯定要養家小,再雇一些僕從下人車馬,便是師爺等人的花費也是縣令自己支付的。
這麼一算,羅子律的收入得全貼進去,多半還不夠。
所以額外收入和灰色收入就應運而生,很多名目范溫雅聽都沒聽過。
那是不是都是從老百姓身上刮的?
本質上確實如此,但地主鄉紳一般不會竭澤而漁,就是不會把本地百姓趕盡殺絕,百姓沒了,直接影響他們的生活和收入。
地主鄉紳們做的就是把百姓牢牢掌握在手裡,捆綁在他們的田地上,只要你辛勤勞作,肯定不會讓你餓死。<="<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