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舅爷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30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信里内容不多,只留了一个地址,没催常清河去,也没阻他去,只是知会他一声,免他担忧。

手里握着信,常清河知道他不能再回山海关了,写信给李明堂简单交代了几句,龙虎卫指挥使,三关总兵对外称病,辞官归隐。不管朝廷准不准,总之他突发疾病,一病不起,只能回老家养病了,上对不起天地君亲,下对不起边关子弟,然而拖着病体手握兵权乃是隐患,若外敌来犯,恐不能从容迎敌,有负重托。当然这些措辞是李明堂要去绞尽脑汁想了,李明堂也可以跟着他离开军营南下,然而那样的话常清河苦心经营多年的这一支军队可以说拱手送人了,他的仕途前途也将毁于一旦。武将不似文臣,兵将之间的默契是多少年磨合出来的,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兵是千日里面一天天养着养出来的,功夫一天不练都不行,三天不练就生疏,三年不练刀枪剑戟早就生锈了。

愁肠百结之下,李明堂终于决定留下,为常清河保住这点家底。

虽然他心里是恨的,恨常清河任性妄为,不思上进,而另一方面,他也佩服常清河,羡慕常清河,知道这么做另一种说法叫洒脱不羁,心随意动,一般人都做不到,尤其是苦出身的常清河。世家子弟如梁玄琛,一朝荣宠,瞬息变幻,但是常清河若是沉寂下去,就很难东山再起。尤其边关如今安定,下次什么时候用得着你还真不好说,你功成身退,皇帝还真巴不得。

常清河带了不多的盘缠上路了,不是没有钱,是不敢多带。今上的圣旨里梁家是获罪被贬,对随行的家丁卫士奴仆数量都有规定,就是不许带,一个都不许。梁运城身旁的卫士陆炳文跟了他几十年,这次也被调去他处,陆家全家没有被发配边疆已经算网开一面,圣旨就是圣旨,不遵旨便是抗旨。

所以常清河十分低调,一身布衣,两袖清风地去找梁玄琛了,万一今上哪一天突然想起来,发现梁家有人照拂,三关总兵常清河牵扯其中,搞不好又是一个结党营私,忤逆妄上的罪名。

作者有话要说:

问一下,前面有些章节的问号是不是无法显示?这两天出门在外,手机打字,有些标点似乎有问题,我app上显示有乱码,又不方便改,请见谅。

第72章常半仙

梁家如今没有一个佣仆,凡事都得亲力亲为,加上人丁单薄,统共只几个女眷,便是如此,还要叩谢皇恩浩荡。

因为照理,犯了谋逆这样的大罪,且是直接行刺天子惊扰圣驾,这是诛九族的大罪,女眷统统要没入教坊司为妓的,现在大嫂和四嫂还能留在梁家侍奉公婆,年纪最小的孙女儿梁祁雯也没被拉去卖掉,已经算格外开恩了。

楚家姑娘当年嫁给梁正珲不过月余,夫君就征战沙场,身死殉国,膝下并无所出,她娘家人早催她回家,董太君也让她大可相看京中世家子弟,有可心的不妨再嫁。然而这些年下来,她掌家管事,一门心思寡在梁家,无意再嫁,如今梁家遭逢巨变,她娘家哥哥来人,生拉硬拽地要拉她回去,她以死相胁,更不肯回去了。

嫂嫂和弟妹侍奉公婆,绣花织布贴补家用,连十四岁的孙女儿都打扫浆洗煮茶做饭忙进忙出,梁玄琛坐在院中只觉惭愧万分,因为他什么忙也帮不上,光会吃。

常清河负责了一家老小所有的力气活,下地耕田,砍柴担水,这些他样样在行。

梁玄琛听见他把水倒入院中的水缸,突然道:咱们上街卖艺去,我可以表演蒙面飞刀,你给我当人靶子,如何?

梁运城冷笑:你一个失手,家里没了顶梁柱,你让我们全家喝西北风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