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烈火行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烈火行舟 第21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见到腿脚灵便了许多,主人就开始把一些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他做。

比如几日前,他就接到命令,带领一拨人于城外官道上行刺。

曾遂对主人感恩戴德,甘心为其赴汤蹈火,他什么事都愿意做,只是今夜,面对主人提出的要求,他迟疑了。

主人看出他脸色不好,赶忙解释道:

“不需要全都告诉我,只需要教我几个词语就够了,我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觉得好奇。而且我一直认为,你们的文字定然十分凝练,没有多余的词句,说不定日后的任务中,我们也可以以此联络。”

曾遂再三犹疑,最后还是答应了对方的请求。

“……您对我有救命之恩,我当为您肝脑涂地,可我夜不收的兄弟在塞外,干的是天底下最危险的活,我可以写给您几个字,但不能告诉您太多。”

主人惊喜道:“多谢多谢!只要几个最简单的词语就好,我都想好要学什么了。”

与此同时,坛山脚下。

林吴两位县公的田地里,杜昙昼和莫迟两个没种过庄稼的人,眼下正站在田垄上,举着火把弯着腰,分析地里的车辙究竟是不是故意留下的。

莫迟:“此处是第一次踩踏形成,左前方大约五丈外,是第二次的时候造成的。”

“嗯……”杜昙昼借着火光,来来回回查看此处的车轮痕迹:“我用手指比过,这里比那处要浅半个指节,如果是不小心留下的,那么这次运的东西,比第二次要轻得多。”

“按照常理来说,应当是先运的武器,再运的马匹,可这就跟那马倌的供词不符了。”

杜昙昼:“还有一个问题,这里离马车正常行驶的道路并不近,假如是马夫夜深没看清路,不慎将车轮陷进田地里,那么车辙应该就在道路边缘,而不该在这么远的地方。”

“所以当时你在查看田垄时做出的判断是正确的。”莫迟道:“这两处车轮印记,应当都是赶车人故意留下的。”

“为什么呢?”杜昙昼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赵慎手下出了叛徒?故意留下线索以待后人发现?”

莫迟张了张嘴,没有说话。

杜昙昼直起腰,“去那间平房吧。”

夜色里,平房突兀地立在原野中。

上次来,尚是青天白日,还不觉得。

这次二度造访,望着面前有门无窗的泥土房,杜昙昼心中没来由地一悸。

莫迟面不改色,踹开房门就走了进去。

“小心些。”杜昙昼跟在身后念叨:“万一里面有人埋伏呢?万一有暗器呢?不是所有的门都要用脚踹开的,人家又没上锁,好端端地被你踹一脚——”

莫迟用刀从地上挑起一块黑乎乎的东西,唰地伸到他眼前。

“什么东西?”杜昙昼问。

莫迟面无表情:“马粪。”

杜昙昼:“……”

杜昙昼掩鼻大退一步,瓮声瓮气地说:“就算不想听我说话也不用这样吧。”

“不是啊。”莫迟一脸平静:“我是想说,你看它硬中带软,几乎没有任何气味,颜色不深不浅,这说明什么?”

杜昙昼紧紧皱着眉,简直难以直视,特别是见到那把价值千金的长刀上挑着一坨……的时候,脑子里只有四个大字:暴、殄、天、物。

他摇头震惊道:“我真没想到,你居然对这种东西还有研究?这有什么颜色深浅之分吗?”

莫迟理直气壮:“跟踪焉弥大军的时候,我们经常凭借沿路的马粪判断他们的人数和粮草情况,如果马吃的是鲜草,这东西就是绿色的,如果——”

“打住!我好歹也带过兵,知道……的颜色,我只是没料到你居然能说得那么头头是道,我——”杜昙昼搜肠刮肚了半天,最后只能放弃般道:“罢了,你只说你发现了什么。”

莫迟一甩刀,道:“抓到马倌那日,他说他是四天前把马运来的,从那天到现在又过了几日,这些东西早就应该冻硬了。可是我刚才看过,地上的马粪看起来最多是三四天前留下的,所以那马倌说谎了。”

杜昙昼明白他的意思:“你是说……马是后运来的,武器才是最先转移进来!”

“那马倌为何要说谎呢?”莫迟思忖道:“这种事情他不应该记错,因此我猜,他根本不是负责在这里照看这些马匹的,焉弥人本身就擅长养马,何须要寻一个赵府的小厮来照料?”

杜昙昼精神一振:“假如赵家父子真的是被陷害的,那么这个小厮也是用来构陷赵慎的一环,他故意在我面前做了伪证,就是为了引导我们去怀疑赵慎。”

莫迟点点头。

暗无天日的马房中,跳动的火光在墙上投出憧憧人影,杜昙昼与莫迟对视一眼,感到后背一阵凉意。

莫迟举起火把,转身继续往里走,“去隔间吧。”

平房最深处,是间狭小的隔间,当初翊卫就是在这里发现兵部丢失的武器。

如今隔间内除了四处散落的干草,空无一物。

举着火把在里面转了几圈,二人并无任何发现,准备离开之际,莫迟余光无意中一扫,蓦地在最角落的墙根底下扫到一串记号。

他飞快走上前去,扫开碍事的干草,露出墙上写的全部内容。

“这是什么?”杜昙昼蹲下身细看。

墙上的字迹非常细,不像是毛笔所写。

“是芦管笔写的。”莫迟看出他的疑问,沉声道:“在关外时,传信如用毛笔,还需有砚台研墨,使用非常不便,于是夜不收便收集芦管,制成笔后用来书写。”

杜昙昼听说过芦管笔之名,寻常毛笔使用竹子做笔杆,竹子只生长在大承国内,西域诸国都无法种植。

大承和焉弥关系恶化后,通往其余西域小国的商路多遭破坏,竹子运不过去,西域胡人就发明了芦管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