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迫不及待的想要廢帝,便將太原王元諭引入宮中,又去跟她的心腹大臣們討主意,看看究竟能以什麼藉口將元曄拉下帝位,把元諭送上皇位。
可是這一次,朝堂之上竟然沒有一個人同意她廢帝。
元曄的堅韌隱忍,太后的歹毒苛刻,大臣都看在眼裡,天下人都看在眼裡,人人心中都有一桿秤。
這個時候,陸太后再想通過給皇帝造謠潑髒水來廢帝,以達私慾,無異於自掘墳墓。
陸太后眼見廢不了皇帝,她就想折磨死皇帝。
元曄十二歲那年,她故意在寒冬臘月之天,隨便揪個錯處,把穿著單衣的元曄關在暗室思過三天三夜,三天沒讓他喝一滴水,吃一口飯。
那時的陸聿入宮伴讀不久,同歲的二人親密友善,元曄被關起來後,他也在寒風中跪在太后宮門前苦苦懇求。
皇帝被關了多久,他就跪了多久,和皇帝一樣不飲不食。
文武百官也全部朝服正冠,跪在宮門前跟皇帝一起絕食懇求太后開恩。
陸太后終於慌了,她想弄死皇帝,但是,她可不敢讓滿朝文武陪葬。
元曄終於被放出來了。
此事之後很久,陸太后才得知,原在她軟禁皇帝的第二日,京兆王元顯就已秘密調動京師各處禁軍,若是第三日巳時太后再不放皇帝,勤王的義軍就會立刻殺入皇宮,軟禁太后,解救皇帝。
屆時,陸氏一族就是死無葬身之地!
陸太后每每回想起那時候,也隱隱慶幸,幸好及時收手,才避免了一場宮廷政變。
此事之後,陸太后便將太原王元諭外放了洛州刺史,排擠出了權力中央,以放棄元諭之態,來向元曄示好。
她再也沒有折磨打罵過皇帝,開始對他悉心教養,撫育慈愛,每年都要組織博士為帝講《孝經》。
陸氏大勢已去,唯一的出路,就是修復與皇帝的關係,將自己的利益與皇帝深度捆綁。
這樣,即便陸太后身故,皇帝也不能動陸氏。
所以,陸太后在藉助勛貴之力臨朝稱制後,又開始打壓疏遠勛貴,頒布一系列漢化政策,拉攏漢人世家。在魏國的改革之路上,留下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讓皇帝的千秋功業上,永生永世都無法擺脫自己名字的印記。
皇帝心裡再恨,表面也必須對她恭敬,必須跟她把這場母慈子孝的戲一直演下去。
「芸兒,你是最了解我的,知道我都做過什麼,我和皇帝之間表面風平浪靜,暗中早就是你死我活之爭了。我活著,他對我恭敬順從,誰知道我死了之後會如何呢?」
王芸兒嘆了口氣,「陛下是能成大事之人,成大事者,都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
陸太后自嘲一笑,「包括弒父殺母之仇嗎?他或許能釋懷我對他幼年的折磨,但是父母之仇,他若真的能釋懷,便不會讓東海王為亡母追服戴孝來提醒我了。」
王芸兒默然。
「芸兒,我和他才是一類人,正因為我太了解自己,所以我不能信任他。」
*
明錦入宮後,便被分入了尚服局,授五品春衣之位。
若是其他顯赫的世家女子入宮,起家就能是女尚書、女侍中之位,可她本家微寒,門第不顯,陸太后又有心刁難她,故而職位不高。
曾經能做皇后的陸氏嫡女,如今竟成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最低等女官,明錦都能想像宮中各處的嘲諷議論之聲。
她自嘲笑了笑,從宮正處領了令牌後,便提著包裹隨著內監到了尚服局。
剛入宮所,包裹還未放下,便被內監領到了二品文繡大監楊淑君處。
朝廷不久前已頒布了新令,明確後宮級別,實行女官與嬪妃分軌制。
后妃以皇后為尊,次之左右二昭儀,位視大司馬;再次三夫人,即貴嬪、貴人、夫人,位視三公;再次九嬪,位視九卿;再次世婦、御女,品級各有高低。
女官則分為五個品級,第一品大內司,位同尚書令。如今的宮大內司,便是陸太后的心腹女官王芸兒。
二品作司、大監、女侍中。三品女尚書、美人,女史、書女……四品才人、供人、恭使宮人……五品春衣、女酒、女食……
嬪妃與女官各司其職,嬪妃有為皇帝侍寢職責,女官則主管宮中事務。
女官多由一些有文化的貴族女性擔任,或一些自幼沒入掖廷為婢,聰穎好學的女童入宮學為宮學生,教習詩書後,再授予女官之職。
楊淑君出身弘農楊氏,是楊紹堂姐,年輕守寡,未再改嫁。<="<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