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辦法是她在現代時,從一個種植多肉的up那學來的,對方就住在東北,氣溫應該和留柳城差不多,就是用這個法子幫助多肉平安度過冬夜。
不過小雞小鴨不抗凍,掛上棉被只是保證室內溫度升到零上,可對於鴨苗而言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散發熱度的東西,幫助它們取暖,就像是躲在母鴨的肚下才行,她之前看鳥類救助的up都用供暖燈泡。
可她沒有,只能另闢蹊徑。
黎默言第一個想到法子是用炭,點個炭盆放在小鴨四周,這樣溫度自然能上去,但這個辦法要小心小鴨燙傷燒死,其次養鴨廠的面積不小,裡面如果放太多炭盆,她擔心一氧化碳中毒,導致人員死亡。
如果不用炭盆的話,那或許可以用熱水?像是水床孵化那樣?
她仔細想了想覺得不行,說到底水廠孵化還是有電供暖,她沒有電力,單靠熱水的話溫度比較難控制,用開水的話容易燙傷小鴨,溫度低的話沒多久就冷透,難以為小鴨持續提供溫暖。
黎默言感到頭疼,感覺好不方便啊,如果古代有電就好了,那無論是供暖燈,還是發熱管,亦或者是電熱毯,都可以拿來解決這個問題。
這時她瞄到旁邊的畜牧場主李冬忍,低聲詢問對方縣內的雞鴨是如何孵化的,雖然星光縣要比柳城溫暖許多,可對於還沒長出成羽的小雞小鴨,同樣是難以承受的寒冷。
李冬忍沒有過多思考,張口就答上來:「我們孵化鴨苗雞苗用的是母雞,母雞抱窩性強,不像母鴨那樣常常孵化到一半就棄窩,不過母鴨抱窩時,會拔大量的鴨絨,這些我們會收集起來,送往成衣鋪或者紡織作坊。」
黎默言知道這些鴨絨經過清洗之後,會做成鴨絨被或者鴨絨枕頭,柔軟又保暖,一般不會用來做衣服,因為鴨絨做成的衣服不好水洗,洗后里面的鴨絨容易坨成一團,導致薄厚不一,保暖性大大下降。
這時她又發現一個建養鴨廠的好處,那就是能多攢些鴨絨,等來年冬日,就能讓柳城這邊的百姓過個溫暖的年,她知道現在柳城裡有很多人,全家就一套棉衣棉褲,男女老少全指著這套棉衣活,誰要出門做事,這棉衣就讓誰穿走,剩下的人縮在被窩裡取暖,這樣才不會被凍死。
這些人就是黎默言想給他們工作的機會,他們都無法出來賺錢。
而柳城一共有六十七萬多人,是星光縣三十四倍多,之前為給縣裡一萬三千多人準備過冬的衣服和棉被,黎默言就已經是絞盡腦汁,把能做的都給做了,連倉庫里的稻草都沒放過,終於讓大家過上一個暖年。
可面對柳城六十七萬人,她是真的無能為力,只能先維持現狀,努力讓人活下去先,想要過得舒服豐足,只能等以後再說。
想要保證這麼多人溫暖過冬,單靠玉棉樹還是比較吃力,所以養鴨廠一定要建出來,而且規模要大,這樣才能收集到足夠的鴨絨。
只是這樣問題又繞回到小鴨的保暖上。
按照李冬忍所說,靠母雞孵化,自然是躲在母雞的肚皮下取暖,這倒是個法子,解決起來只要一隻母雞就行。
可如果養的小鴨子多,那需要的母雞數量也多,這些雞會停止下蛋,而且會因此削瘦許多,想要再恢復下蛋,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
她這些母雞吃的都是糧食,不是玉米棒磨成的粉,要不就是澱粉做剩下的土豆殘渣,還有魚腸蝦殼背粉可以吃,營養好,下蛋自然勤快,幾乎每日都有一個,而且一下就能下好幾個月。
一隻母雞從孵化小鴨,到把小鴨帶大不怕風寒,加上修養時間,差不多要三、四個月,那就是最少少下九十多個雞蛋,一百隻母雞就是九千多個蛋,這個數量就很驚人了。
黎默言想一想就心疼,她摸著口袋裡的山河令,要不要許個願,弄個能長時間提供合適熱度,等冷卻後可以重新吸收熱量,繼續拿來使用的物件就好了。
只是這個念頭才冒出來,她忽然想到熱水袋。
這個玩意是皮製的,裝入開水之後能持續提供幾個小時的溫度,而且還不用擔心燙傷小鴨。
她眼睛一亮,自己正有現成的材料膠皮啊,這個東西防水,而且還有一定的隔熱能力,農戶都說穿著膠皮鞋下水田,腳掌沒那麼冷,她先回了一趟星光縣,找到周銀環,告訴對方自己的想法,讓周銀環用膠皮製作一個水囊出來看看。
成衣鋪中就有大量的膠皮,周銀環挑出兩個邊角料縫合,很快就縫出一個水囊,她嘗試往裡面倒入開水,再用手觸碰膠皮表面,十分驚喜得發現能感覺到熱意,但溫度不會太燙,就比手掌高一點,是她所需要的溫度。
成功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