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現在縣內的公交行駛路線,還是之前作為星光鎮甚至是星光村時使用的,尤其是之前有大量的蜥車前往採石場,而採石場早就閒置,已經遠遠不適合現在的星光縣。
黎默言點開地圖查看星光縣的走勢。
之前由於柳城民眾大量湧入,為了養活他們,大量開闢新農田,來出產糧食,這樣做倒是解決最緊急的食物問題,卻引來其他的衍生問題,比如新農田的灌溉問題,雖然小麥喜干,但生長期間必須澆一次透水。
按照之前摸索出來的種植經驗,最好在種植小麥的前一天防水,將農田灌透,等到次日水稍稍干去,再種下小麥,就能長得最好,生出最多的麥子,最好的一畝能長六百多斤。
這比現代的麥子都差不了多少了,現代的也就長一千多斤,還得種上半年。
要不是有這樣四天就能成熟的麥子,她都不敢放柳城的人過來。
除去水渠這個問題,農田太過集中面積太大也是個大問題,這就導致人前往自己的農田無端要繞很多路。
按照黎默言所想,最好的就是農田就在住所旁邊,這樣醒來之後走兩步,就能前往農田,不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在通勤上,之後縣民就能在自家開火,不用再去食堂吃飯。
只是這個想法之前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實現,此刻星光縣占地面積大,又有那麼多人口,她想要做什麼,是真能一日創造奇蹟的。
仗打勝了,柳城不再面臨破城風險,一些人就能調回去,從事採石製作水泥等等活,星光縣不需要那麼多人種地,之前那個四天種出來的小麥,縣中的倉庫都已堆不下,幸好沒再下雨,可以暫時露天堆著。
按照之前的經驗,其實有兩萬人種地,就足夠滿足星光鎮外加柳城所有人的主食需求,外加各種瓜果蔬菜。
提到這個各種家禽家畜的數量是不夠吃了,得儘快都飼養些,雞鴨和豬這三種家禽家畜是重點,吃得多長得多,她記得以前聽別人說過,這三哥倆吃下一斤的糧食就能長一斤的肉,而牛羊轉化率低,要兩斤飼料才能長一斤肉,所以牛羊肉的價格,要遠遠高於豬肉。
既然要開建新的養豬場,她打算把這些臭氣熏天的地方,搬到星光縣的邊緣,這樣豬糞臭氣不會影響到其他縣民。
之前黎默言的堂弟學得畜牧醫學,就是在養豬場實習,也是他告訴自己,豬這個東西養個幾頭還好,只要數量一多,就很容易得豬瘟,只要出現這個病,那基本所有的豬都得死。
所以他們這些員工被要求待在廠里,如果要出去,那麼回來就得洗澡,去豬場裡面巡邏也是,進去得洗澡,出來也得洗澡,他們吃中午飯,都是外面的同事幫忙送進來,而且到他們手上時,還得進行一邊高溫殺菌。
就算是這樣防備,還每隔幾年就來一場豬瘟,為此養豬場都是分成好幾多個飼養棚,一個棚就養一萬頭豬,即使這個棚的豬得病死了,好歹不會影響其他棚子的豬。
作為種田愛好者,她對這些知識很感興趣,多問了幾句,知道不少養豬知識,準備用在新的養豬場,感謝堂弟每日在豬糞熏天中走出的兩萬步,沒有他,現在的她就不會有大量的養豬知識。
如果養豬場需要搬過去,那麼豬糞處理班也得搬過去,省得豬糞拉來拉去,直接就在隔壁處理乾淨,包括殺豬匠以及處理豬皮的工匠統統都得搬過去。
星光縣這麼多人當中有個皮匠,要豬皮用來做皮箱、皮鞋等等物品。
如此算起來在這邊緣地帶生活的人會有不少,黎默言準備在那裡建造一個住宅小區,給從事養豬和豬糞處理的縣民居住,各種生活所需的店鋪也開起來,好讓他們自給自足。
畢竟現在星光縣從南到北足足有五十公里,開車都需要一個小時,如果每次採購生活物品,就要去縣城中心,那感覺也跋涉和不便了。
黎默言只是這麼隨便一想,就發現了這麼多問題,頓感到頭大起來,之前飄飄然的喜悅沉澱下來,深感自己有好多好多事情要做。
好在事情雖然多,可她的領民同樣多,比如最著急需要解決的住房問題,完全可以安排五千人進行石屋建設,只要水泥產量跟得上,一天就能建好五百棟房子,所以她又安排一千人去燒制水泥,另外安排大量的人進行原料採挖。
這樣一點點解決下來,事情好像也沒有之前想的那麼複雜困難。
她吐出一口氣,想到之前剛來星光村時,只是來六十多個人,管理起來就有些手忙腳亂,誰誰做什麼都安排了好久,此刻幾十萬的人,直接幾萬幾萬安排出去,思路都很清晰。
黎默言有點感慨,處理這些瑣碎的事情很花時間,等回過神時,探知塔已經建造好了。
她回到自己曾經住的地方,這裡已經發生巨大的變化,一座將近五十多米的高塔豎立在那,通體是一種如鐵的鐵灰色,居然真就有金屬的光澤,而且它的樣式,也不是自己所想的層層寶塔,而是兩個四稜錐尖端對尖端,中間根本沒有接觸,留出一段距離,叫人想不通上邊的四稜錐是如此漂浮起,怎麼不會掉下來?
可卻意外得堅固,黎默言幾次看著,都覺上方的四稜錐歪了,但仔細一看都是自己的錯覺。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