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走走停停,順便處理些政務,沿途還把她看不順眼的幾家高麗貴族近千號人打散安排在北地,等他們回到京城時都快過年了。
第2天大朝會,眾臣先恭賀她凱旋得歸,接著商討最近急需解決的政務。
最後是這群半島貴族的安置問題。即使路上安頓了一千多人。還是帶回來十幾個大家族,約摸有三千多人,確實不好安排。
趙福金直接把他們分散到各地,除了高麗王這個家族之外,其餘的全部分發到各個州府,她不可能讓他們齊齊整整的待在京城。
她習慣把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比方金國貴族,當時把手上有人命的,作過惡的全部殺了之外,其餘全被她發往湖廣修水利去了。接下來,她忙的腳後跟打後腦勺。
幸虧她把朝政託付給左右兩位丞相,這兩人都是後世聞名的能臣,她放心,張叔夜主要負責軍事方面,何栗負責政務,這才沒出差子,不然她哪敢跑多半年去打仗。
她事情處理的差不多就過年了,正月十九開大朝會,文武官員全部向她進諫,讓她為大宋基業著想,儘快挑選皇夫,為大宋留下繼承人。
她這才想到被自己送去少林寺的父子三人,於是,果斷讓眾人起身,說她會認真考慮這件事。
下朝後,她在腦海里問小丸子,那父子三人過得怎麼樣?
小丸子告訴她那三人挺好的,她那前夫歹竹出好筍,把兩個孩子教育的很好。每天跟孩子們一起練功讀書,一開始孩子還念叨著找母親,後來慢慢就習慣了。
蔡鞗告訴他們,等他們成為文武全才之日就是母親接他們回家之時,所以兩個孩子都很刻苦。
趙福金點點頭,如無意外的話,這倆孩子以後就是她的繼承人。
但是,她在這個位面打算好好征戰,不可能早早退位,孩子們切有的等。
要不,乾脆培養孫子吧,把倆孩子都放到外邊去征戰,到時候從孫子裡挑一個出色的繼承大宋。
她越想越覺得可行,不然等她七老八十退位時,孩子都一把年齡了,那當皇帝還有什麼意思,還不如讓他們趁著年輕去外面打江山,世界那麼大,總得去征戰不是。
把繼承者的事情想好之後,她就把這事放到一邊。
接下來開始著手治理貪官污吏,去年很多奏疏都是關於南方很多士家大族陽奉陰違,巧立名目,貪污土地,而且當地官商勾結,同流合污。自立名目收受賦稅,田稅和人頭稅。
趙福金一聽這還了得,她辛辛苦苦絞盡腦汁把大宋好容易治理的國泰民安,經濟回暖,結果這幫貨想當蛀蟲,她豈能容忍。
她讓刑部重新制定增加了一些法律法規,寫明貪污受賄會判什麼刑,把條款列清楚之後又規範了大宋關於設立市場的條款,這項政令簡直就像水滴到熱油里。
因為現在市場上的商鋪很多都由貴族和富豪壟斷,窮人想開鋪子難上加難。
而這些貴族和富豪又有特權,他們開鋪子幾乎不用交費,這不是誰說的,而是大宋開國以來就是這樣,幾乎沒針對他們收過稅。現在一聽要收稅,關係到自身收益,每個大家族都有鋪子,貴族和官員多少都有些不滿。
趙福金不是跟他們商量,而是直接通知。為了讓這個政策順利實行,她派出自己的心腹,讓吳玠和鄭明義親自帶兵督辦這件事。
一個個的,既想掙錢,又不想交稅,想什麼美事兒呢?
她下令誰家要是不辦營業執照不交稅,立馬查封店鋪,這個政策全國上下上至皇室宗親,下至平頭百姓,不管是誰都得執行。
否則一經查處,輕則罷官,重則抄家流放,她還把這一政令讓大宋日報發表出去,讓全國上下儘快知道,省得沒有收到消息的地方延誤收稅。
之前的稅收幾乎都是針對百姓和商戶,貴族和官員不用交稅,現在不行了,只要開鋪子,只要做生意必須交稅。
吳玠和鄭明義領命之後就往全國各地跑,他們要監督這件政令落到實處,在這個過程中,又抓了一批兩面三刀,表里不一的官員。
對此,趙福金喜聞樂見,大宋這麼大,人口那麼多,你不想好好當官,有的是人願意當官,再說,自己開發了那麼多項目,到處都需要人,凡是官員跟當地氏族同流合污的,一部分發到東北種田去,一部分發往朝鮮修路挖參去。
由於她的暴力執政,很快有的地方發出不和諧的聲音,說她牝雞司晨,上位之後大肆征戰,不顧百姓死活,只圖自己一時之名,士兵也是人,也有父母,這樣每年發動戰爭,簡直有違天和%.%&#%#……<="<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