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當縣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46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而是讓工司主事去統計昌河岐州兩地的老人情況,原本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家,昌河州都給修了火炕。

現在資金充足,年齡放寬到六十歲,統計之後,工司就能去辦。

依舊由祝亞領著去做。

工司主事最近也很忙。

本地百姓在來往商賈那賺到錢,不用工司「推銷」,自己都上門求購水泥。

求購水泥還能做什麼。

做火炕唄。

現在又多了個紀大人的新政,還是兩地一起做,工司主事則馬不停蹄去辦。

一個水泥作坊,讓他提心弔膽很久。

這就罷了。

聽說這次跟草原談判時,他們預支昌河州官吏月俸的事,差點成為對方的籌碼。

若不是紀大人的人脈廣,還有盤算,估計就要被坑慘了。

經過這幾件事,紀大人說什麼,他幹什麼,絕對不拖延,絕對不多嘴!

吩咐完給老人家修火炕的事後,紀楚跟李師爺主要精力同樣放在九月收糧上。

跟紀楚關係極好的宋大人都不大來打擾,他直接對其他作坊園老闆道:「別在這種事上打攪他,咱們做自己的交易即可,糧食上的事,他可是絕不讓步的。」

這是大實話,而且各地急著把牛運回去。

本來只用運牛,現在還要趕羊,甚至要買點昌河州岐州的山貨。

這裡的大山參品質太好了,內地里買不到啊。

往來商賈們,似乎發現一個新的寶庫。

現在車馬便利,小半官道都是水泥路,運輸非常方便,以後應該常來才是。

宋大人幫著安撫了想見紀楚的眾人,紀楚難得鬆口氣。

昌河州現在有點太熱鬧了啊!

不過那麥子良種的收穫,還有棉花收穫。

讓本地更是沸騰起來。

本地人還好,主要是外地人「大驚小怪」。

「這是在開玩笑吧。這麥穗對嗎。」

「這棉花,為何這般白,纖維還這樣長。」

「你們這土質極好啊!」

「我的天,還有這麼大片的土地,外地人不許買?為什麼啊。」

為了防止你們這些人購置大量土地囤在手裡,普通人卻無地可用。

這個小插曲並未影響眾人的驚愕。

主要是這地方麥子產量太高了。

一畝地能產五百多斤糧。

就算用了好糧種,也比很多地方產量要高啊。

說是有一家人勤快,種得好,一畝都要有六百斤了。

太誇張了。

誇張到不少夥計都想留下來種田啊。

相比做夥計的辛苦,真不如留下來種田。

不就是落戶在昌河州嗎,他們可以啊,雖然根據這邊規定,只能攜家帶口的才能落戶,那也可以的。

在這地方安家,至少是有土地的。

冷。

冷就看看棉花啊。

人家這地方,棉花也有四百斤左右的產量。

穿上棉衣不就行了。

再說,這地方還有火炕。

沒棉花沒火炕的時候,有什麼皮子,還有烏拉草。

總之這些困難都能解決。

給他們田地就行!

聽當地官員的意思,現在人口少,還能分到土地。

等人口多一些的時候,就要花錢向官府買荒地了,價格雖然不會太高,但也是個支出。

這代表什麼。

代表想來的話,動作一定要快!

夥計們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紀大人主動來的地方,能有錯嗎?」

是啊,當初都說紀大人主動去什麼昌河州,是自討苦吃。

現在這裡還苦嗎。

不見得啊。

紀大人把這裡都發展好了,以後肯定會更好的。

沒看到曲夏州現在什麼模樣嗎。

有錢得厲害。

以後的昌河州就是現在的曲夏州!

怪不得之前總聽說,有人舉家搬到昌河州了,原來是專業啊。

原本還在做買賣的商賈們,一夜之間,發現自己的手下明顯有離開的想法。

那些有家人在原籍的,大家還有些顧慮。

但本就跟家人不親厚,又或者沒什麼直系親屬的,則想直接留下。<="<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