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當縣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39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所以他意志堅定,誰說都不鬆口,堅持到紀大人過來。

只要紀大人一來,朝廷的聖旨一來,這些本地官員就會老實。

紀楚聽著,點頭道:「這樣是他們最後的時機,負隅頑抗罷了。」

果然,岐州本地官員看到平臨國紀大人過來,再想到最近發生的事,臉色變得十分精彩。

就在他們還在想歪招之時,發現紀楚他們身後,還跟著長長的馬車隊伍。

那是什麼?

鈕海也在往後看,紀楚並不賣關子,直接道:「棉花籽。」

什麼?!

棉花籽?!

紀楚更是道:「給岐州百姓的棉花籽。」

隔壁那梁國,是因為平臨國拐走他們百姓,所以給予補償。

但所分的棉花籽並不多,他們四十多萬人,也只分到幾千斤棉籽。

可岐州百姓,平臨國的岐州百姓,不過二十六萬人,則運來上萬斤棉籽。

誰讓這是自己人?

因為是自己人,扶持起來,一點也不會吝嗇。

超過梁國的待遇,那還不是簡簡單單。

不等岐州本地官員再說什麼,紀楚立刻吩咐人做事。

願意配合的本地官吏,自然會重用。

不配合的人,則會被逐漸邊緣化,直到消失。

紀楚帶過來的文武官員也不是吃素的,十分有眼力地去做差事。

看那兩個縣令,石天一跟卞愷就知道了,只要好好做事,大人一定會提拔重用。

有這樣的先例在前,眾人自然賣力。

本地官員能力本就一般,再面對這樣氣勢洶洶的「外來者」,節節敗退是必然的。

要說他們的優勢,不是沒有。

作為本地人,自然有當地勢力。

可平日裡他們怎麼對岐國百姓的,大家心裡都有數。

而新來的官員會如何對他們,大家很快更有數了。

紀楚並未管兩方官員的爭鬥,倘若這些人都鬥不過,被調離也是正常的。

只要大家好好執行政令即可。

首先是統計人口。

之前一直講,岐州有二十六萬人,可這數字是真是假,各自又是什麼身份,很難查明。

藉此機會,重新清查人口,再上平臨國岐州籍貫,可以更好地掌握情況。

這種做法,既方便周圍鄰居互相作保,也能隨時發現匪盜。

對於維護治安來說,自然是極好的。

接下來肯定是田地。

岐州到底有多少土地,哪些是官田,哪些是民田,又是什麼土質等等。

一個查本地官員隱田隱戶,再者摸清岐州百姓具體情況。

這些事情聽著便無比複雜,真正做起來更是如此,十分考驗官員們的能力。

紀楚也不是什麼刻薄上司,把配合清查人口,以及田地造冊的好處也說明了。

只有戶籍登記在冊的岐州百姓,才能享受從今年開始的三年免稅。

不僅如此,各家劃分好自家田地,更能在明年種田之前領到棉花籽。

有這些實實在在的好處,下面官員的事情就會好做很多。

岐州堪稱百廢待興,各項事情想要有個規範,都要日夜趕工。

一直到七月下旬,岐州衙門各司總算有了條理,各項事情終於走上正軌。

經過仔細清查,岐州的情況要比想像中差很多。

岐州各地經過重新劃分,共有一城六縣,六個縣距離州城都不算遠。

這些都好說。

可還有住在深山老林的獵戶等人,堪稱神出鬼沒,很難尋得蹤影,好在這些人數不多。

倒是本地官員隱戶極少。

聽那樣子,應該是已經死透了的前國王早就篩過一遍,所以岐州人口確實有二十六萬。

問題在于田地。

本地向來以漁獵為主,多數田地都是這十年來開的荒,差不多有十五萬畝。

這數量雖然不算多,但可怕的地方在於,全部都是官田,無一民田。

大白話就是,全是之前國王的,現在成了岐州衙門的。

百姓?

百姓完全是種田工具人,跟家奴毫無區別。<="<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