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轟動一時的安丘縣秀才離開之後,州城對此依舊津津樂道。
十個秀才啊。
這概率也太高了。
他們家學生,能不能也送過去讀書?
那肯定不行,因為人家只收安丘縣的讀書人。
而且人家讀書風氣興起,自家位置都不用的。
用錢買?
別做夢了,那安丘縣可是富裕地方,你要花多少錢啊。
說到這時,不少人沉默了。
安丘縣,富裕地方。
看看這兩個詞放一起合適嗎。
但細數下來。
每年大賺一筆的製糖作坊。
以及大宗油菜籽買賣,再加上常年細水長流的菜籽油售賣。
這些發展讓安丘縣與眾不同。
沒看到人家道路都修了?甚至連最好的農具都用上,就連匪賊也被擋在門外。
所以現在的安丘縣,就是富裕地方。
誰能想到一個舉人出身的縣令,竟有如此才能。
那問題來了,安丘縣,或者說紀楚推行的棉花,真的差嗎?
真是富貴之家不可用嗎?
估計關於棉花的爭論還會繼續。
但安丘沾橋,以及其他七個縣早就做準備了。
州城這邊還在考試時,幾個地方便在分今年的棉花籽。
主要是沾橋安丘,以及陽順三縣來分。
其他四地先在官田試種,要看看產量,以及種植方法。
畢竟直接推行開,大概是不成的。
但說起來,他們這幾個地方,棉花不能多種,油菜卻種得極好。
估計也是看到安丘縣的經驗,所以開始推行。
這樣反倒不錯,因為紀楚手裡的棉籽實在太少了。
去年官田剩下的棉籽,以及從下面收購加起來,也不過三千來斤。
按照現在的情況,頂多種三千畝地。
安丘如今六千多戶,沾橋九千多,陽順也有五千多。
就算去掉不想種不能種的人家,那也不夠分的。
最後勉勉強強,但凡想種棉花的,每戶分的三四兩種子,大約能種兩分到三分地。
第一年大範圍的種,還是謹慎點好。
而且占用各家田地也不算多,不耽誤他們輪耕其他農作物。
陽順縣實在沒想到,孔師爺本以為,他們只能得到安丘沾橋兩地剩下的,所以做好少種的準備。
實際上分棉籽時,紀縣令還把他們考慮上,分得儘量公平。
紀楚的意思是:「陽順縣百姓既然願意,那肯定要支持,否則會寒了他們的心。」
他推廣棉花並不指望當幾個地方的百姓掙錢,是保命用的,自然越多人種越好。
不過除此之外,紀楚單獨留了二十斤棉籽,跟蜂蜜一起,送到常備軍那裡。
這並非因為常備軍願意賣淘汰的馬匹給他們,那馬匹明碼標記,紀楚沒有占便宜,而且說好的送些糖去,也填補了人情。
紀楚送給常備軍棉籽,完全出於對軍隊的考慮。
冬日裡,普通百姓還能窩在家裡。
可將士們卻不成。
特別是巡邏的將士,那北風一吹,整個人都能刮透了。
倘若軍中能有禦寒衣物,對他們來說會非常好。
當初他請求常備軍幫忙訓練鄉兵,大約知道軍中會答應,卻沒想到答應得那樣爽快。
派來的黃總旗還是本事高強的忠義漢子,訓練有素不說,對百姓的損失真心實意心痛。
若軍中的人不是心向百姓,是不會派這樣的人過來的。
前段時間還提醒他,說要注意匪賊搶不東西狗急跳牆,甚至在預備出騎兵相助。
這樣的邊關將士,讓紀楚如何不感動。
所以這些棉籽,是他替百姓們給的,感謝他們守衛邊境。
想來,再等棉花種得多一些,將士們說不定還能分到棉衣呢。
只不過在這之前,周大人的名聲是別想洗白了。
好在周大人對此看得很開,跟他來往書信里還在調侃。
這也是沒辦法。
如今種下的是非洲棉,種植範圍有限。
適應範圍更廣的亞洲棉還沒見蹤跡,或許就在某個角落等待發掘?
其他先不說,那棉籽以及棉衣送到軍中,不用多說,已經讓常備軍的將士們知道好處。
別看現在都四月份了。
可東西好不好,實不實用,他們最明白。
同棉籽一起送去的,自然還有白花妹成書的《棉花要術》。
而送過來的東西,除了紀楚買下的三匹駿馬之外,竟然又多給了一匹。
其中意思不用多說。
雙方雖未交談,卻明白紀楚的想法,並表示感謝。
多出來的馬匹讓紀楚有些為難。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