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宋小丫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57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宋娘子心想周四到底是臨安周氏出身,魏錦娘不過普通軍戶之女,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但她還是囑咐女兒:「你素來眼高於頂,但這樣卻不好,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喜歡誰惱誰,也不要放在臉上。」

「女兒知曉。」江頌知曉,娘最近開始和故舊們走動起來,就是為了父親的前程,還有她的親事。

宋家的事情和錦娘無關,錦娘早起先把年禮打發人往各處送去,又讓人送了熱乎的飯菜去府學給長子。

寧哥兒接了飯盒過來,又把之前的飯盒讓陳小郎帶回去,回到學舍的飯堂,打開飯盒,看裡面主食一碗雞湯餛飩,一碗米飯,一盤夾饃肉餅,再有幾道他愛吃的菜,水晶膀蹄滿滿一盤、炸乳鴿、涼拌海蜇、豌豆米炒蝦肉,兩樣時蔬。再有一兜子炸的酥脆的小銀魚,這些他知曉,是送給同舍的同窗們吃的。

這就是娘的周到之處,有好吃的,都得分些給同窗。

他同舍如今一共六人,寧哥兒也沒那麼偉大,他把飯菜提進去,先把夾饃肉餅先拿出來,用空盤子把菜一樣揀了一些放中間桌上讓大家分著吃,又把炸的小銀魚往他們碗裡一人倒一些,自個兒再慢慢吃。

當然,同舍也有家人送飯的,以形補形有送燉的豬腦的,寧哥兒就敬謝不敏了,實在是吃不下啊。

寧哥兒在學舍里,算不上最刻苦的,他會勞逸結合,也不是最交際廣泛的,但他和錦娘一樣,把身邊的人都攏的很好。

「蔣大,你家這小魚炸的好,這般的小魚裡面的腸子內臟竟然都掏的乾乾淨淨的。」況小郎道。

寧哥兒笑道:「喜歡吃你們多吃些,等會兒若是不夠,再在我這裡夾。」

同窗們也都很有分寸:「夠了夠了。」

寧哥兒吃完飯,又去外面掬水把吃完的碗筷都洗了,再回到房舍把家裡送的皮襖皮靴穿上,又往床下多墊了一層毛毯,覺得暖和了,才開始讀書。

耳邊聽況小郎在道:「我若是考不進太學,家裡就不讓我讀了。」

寧哥兒看向他:「你也不過就比我大幾歲,怎麼你家就不讓你讀了?別說泄氣話,逼自己一把,會成功的。」

他其實根本就不是什麼神童,也不是真的能熬的人,但是他會找法子加上自己的毅力,只求考中太學就好,國子監的解額可是比外面多多了。

若是能考中進士,娘就能母以子貴了,將來不用爹,他自己就能跟娘求誥命,看誰還敢瞧不起娘?

想起在魏家時,母親因為並非魏家真正的小姑子,做的總比人家多,辛苦繡的繡像也白白送人,七表哥過來自家,像菩薩似的供著。

還有他聽說當時爹爹要讀書,娘懷著他一針一線的賺錢,不得不大肚子還要坐著刺繡,他都忍不住哭了。

臘月轉瞬即逝,到寧哥兒回家時,已經是年底了。

家裡熱鬧的緊,原來是大名府的東家送銀錢來了,汴京莊子上也是送的雞鴨羊過來,都聚在一起了。

錦娘看到兒子回來,立馬道:「快來吃杯熱茶,咱們再好好說話。」

寧哥兒笑道:「娘,您上回說想吃我們府學的饅頭,我給您帶回來了。」

「真的啊,那讓人拿去廚下沏熱,等會兒我就吃。」錦娘聽聞他們做府學饅頭的師傅,是做太學饅頭的兒子,太學饅頭她想吃許久了,但揚哥兒一個慢郎中,哪裡記得住這些,還是自己兒子上心。

寧哥兒見娘親眼睛都亮了,忙道:「娘,下次兒子再帶回來給您吃。」

「還是你自個兒吃吧,別餓著自己。」錦娘對兒子的孝心很受用。

寧哥兒又跟錦娘說起很多學裡的事情,錦娘很少一驚一乍的,都是站在兒子的角度去分析,時不時夸一夸。

錦娘還道:「你平日愛抱著娘給你做的小馬睡覺,那小馬你不讓丟,娘幫你縫好了,等會兒記得去看呀。」

小馬就是兒子的阿貝貝,她也從來不覺得兒子大了,就得把玩具丟了。

寧哥兒又求錦娘:「兒子若是考上太學了,能不能在家裡住啊?兒子實在是不想住學舍了。」

錦娘看兒子的樣子,忍不住點頭:「好,這個小要求答應你。」

寧哥兒歡喜不已。

蔣羨從外面走進來,還笑道:「你們說什麼呢?」

寧哥兒做了個鬼臉先出去了,錦娘則和丈夫道:「怎麼你們沒事兒,我又上火了?」

蔣羨哭笑不得:「我也不知曉。」

「今日塌房那邊的分紅送過來了,我想等明年,咱們置辦一座兩進三開的宅子,到時候兩個兒子若是分家,都有地方住。」錦娘笑道。

蔣羨撓撓頭:「娘子,你這未雨綢繆太早了些,咱們大的還沒十三歲呢,小的才五歲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