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帶百億物資,在70年代風生水起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62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至於手上工作交接,雖說要耽誤不短時間這個事實讓人無奈,但也可以接受。

按照以往經驗,怎麼著都要等上少說十五至四十五天,在確定接任人選直至選出最合適那位,並不存在說找就找得到的。

這會兒咱們公安局長得萬分慶幸,早在家中孩子定親那天回來知道消息後,便為如今情況開始著手準備。

易秋的側重點無疑是放在家中收拾上。

既然決定要去滬市,可以先將暫時用不上卻必要得物品提前打包。

比如:除冬季外另外三季衣物,涼被等等。

到徹底準備離開時,相信老李在那邊分配得住房肯定已經下來,屆時直接去鐵路部門包節車皮,一趟便能直接到位。

哪怕正常走程序辦不成,也可以找找人疏通下關係。

這麼多年在京市生活,如果丁點兒人脈都沒有,家裡目前連任七八年副局長的男人也沒法要了。

一下子思緒又歪歪扭扭跑到剛找回得閨女那邊:哎呀呀,還是我家小霏好。

東想西想過程中,手上動作依舊沒停。

最後剩下小件兒便隨身帶著,和人一起過去。

較笨重的比如床,衣櫃,寫字檯這些大件兒,根本沒必要留得家具等,近期看看周圍鄰居有沒有需要的,可以低價轉讓。

畢竟都是真材實料得好物件,現在這年頭識貨的人不在少數。

零星那些易碎又不怎麼值錢,但就這麼扔掉也讓易秋覺得可惜得東西,統統當成搭頭看人家喜歡啥,每位都挑些同買的家具一塊兒帶走就好。

說起易秋,她並非一直沒上班,成天照顧家庭。

當年生了小閨女,醫生明確說到其傷了身子,不僅後面沒辦法繼續要孩子,更得在開始幾年仔細將養著。

然而此番叮囑才過去半個月,好不容易把臉上養回些血色,決定出院回家繼續坐月子。

卻在短短一段兒路上遇到那件事兒,別說整個人肉眼可見重新變得慘白,更因女兒不見受到不小打擊,以至於就算出了月子,身體也始終不怎麼爽利。

索性李民不止一回勸說,自己每月工資養家綽綽有餘,所以易秋還是將她得那份兒工作轉賣出去,兼顧尋找女兒得同時,將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條。

如今看來,此番也不錯,否則拖拖拉拉下來,不僅會覺得事情越來越多,時間隨便耽擱一下,就能瞬間過去個把月。

李中閣在與小妹相認當天,回家就同妻子說明了爸媽得打算。

其實一家人挺想與李霏多相處相處,雖然已經確定並承認彼此身份,可前面二十年畢竟沒一起生活過,貿然提出讓其到家中住,況且家中還有兒媳婦兒以及孫子,孫女在,不少事情沒提前溝通過,屬實怕出現誤會啥的。

一番盤算,貌似怎樣都不合適。

旁邊徐麗看出幾人間略微尷尬得情況,這些事兒在當初他們認回自家親閨女時經歷過,所以能切身體會到做父母得心情,最後提出讓李霏乾脆回四合院那邊住,作為父母得李民和易秋當然是方便的話,一起住過去兩天拉進拉進彼此感情。

分開前,老父親把大兒子拽到一邊,表達了他的打算。

說的人講完拍拍手便走了,將李中閣一個人扔在寒風中。

對於父親得規劃,出於本意,他很想一口答應下來,表示自己也準備搬家去滬市。

但仔細想想對方離開前說得話:「中閣,怎麼決定,自己好好盤算一番。

別忘了,你家中有妻子,有兒女,所有決定前要想想對方得意見。往後得路是靜宜陪你走。」

此番話讓他瞬間清醒,是啊,兒女還小,不用詢問他們的意見,媳婦兒那邊一定要對方點頭。

可實際上,心中卻對於事情能成功得把握很大。

無他,岳父岳母目前就住在距離滬市僅兩百來公里得浙省杭市。

沒錯,就是那個「西湖的水,我的淚。」那個杭市。

范靜宜能出現在京市,是因為她參加了1973年廢除高考制度十二屆時間中,唯一一回除了能靠推薦讀工農兵大學外,全國大規模招生考試。

那次招生目標很明確,是工作兩年以上得青年職工,經過政審合格後方可通過所在單位推薦參加高考。

過程中不僅有筆試,更多了一項面試環節。

等到畢業,目前就在市里一所離家很近得高中當老師。

大概他們也應了那句:所有相遇都是命中注定。

婚後夫妻二人最多一次便在第一年回過浙省兩趟。話說到現在為止,作為外公,外婆,還沒見過小外孫女長相如何呢。

果不其然,在李中閣問出後,對方經過短暫思考,果斷點頭答應。同時范靜宜很是大方得將自己能同意得原因說了出來。

一部分原因是為了父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