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在漢城相遇,到了 2005年漢城改名為首爾,周銘君一直記得,當年的梁見鋮曾對著他們一群人,用英文介紹道:這是他深深愛慕的明小姐,他正在努力贏得她的芳心。
2001年時梁見鋮還在努力贏得明小姐的芳心,到了 2009年,終於初為人父。
周銘君作為長輩,既為梁見鋮感到欣喜,也為明小姐感到幸運。
有句中國俗語說得生動,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誰能想到,這一家人都這麼熱衷於跟美國打官司呢?
因為這一家人都是硬氣的人啊!
硬氣的顧雙洋,生下了硬氣的兒子;硬氣的兒子,又娶了一個硬氣的明小姐……
周銘君談笑自如,思維嚴謹又縝密。他能將原本枯燥乏味的商業法,講述得生動有趣,一點點地分享給對面的明汐。
在交流過程中,周銘君還是不自覺地拋出了許多專業的商業法律名詞,有些因為翻譯不便,直接用英文表述。他之前跟梁見鋮交流習慣了,畢竟梁見鋮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也修過國際商業法,兩人溝通毫無障礙。但他不知道明汐是否能聽懂。
當周銘君意識到自己可能講得太專業,明汐針對他提出的應訴方案,闡述了自己的理解。
不僅完全聽懂了,還深入理解了其中的要點,並條理清晰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記憶力之出色,理解力之強大,讓周銘君這位資深國際法律師讚嘆不已。他見過不少企業家,他們性格各異,但都有著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和精力。
眼前的明汐也是一樣,或許以明宙目前規模,明汐還不能被稱為企業家,但明小姐已具備了成為企業家最重要的特質——
不怕事。
當年雙洋集團就是否對美國的反傾銷判決應訴產生了兩派意見,是顧雙洋力排眾議,一錘定音:「打,為什麼不打?面對不公遭遇,怕事不是中國人!」
周銘君至今都清晰記得顧雙洋這句擲地有聲的:怕事不是中國人。
好!好!好!這一家人,沒一個是怕事的!
一個下午過去,周銘君和明汐、梁見鋮結束了這場合作洽談。
最後起身,告別。
明汐和梁見鋮一同將周銘君送至辦公室門口。周律師轉身,臨走前,先與梁見鋮握手,隨後又握住明汐的手,語氣鄭重地給出了保證:「明總,對於明宙此次的反傾銷上訴,我們律師團隊定會不遺餘力找到應訴成功的關鍵要點。但這對明宙而言,同樣是一項繁重艱巨的工作,需要明總的配合。另外,我可以自信地訴明總,我代理的反傾銷應訴成功率是百分之百,還請放心。」
明汐笑了笑,堅定又淡然說:「不管是我,還是梁總,我們都會全力配合周律師的工作。」
晚上,一家人在顧雙洋那邊吃飯。飯桌上,話題自然而然地聊到了明宙準備應對調查一事。顧雙洋一邊留意著育兒阿姨給孩子餵奶,一邊語氣雲淡風輕地鼓勵:「打,當然要打!怕死不是中國人。」
然後,梁見鋮咳嗽了一聲。誰能想到,有生之年還能聽到顧雙洋說出這樣的話。而且,從「怕事不是中國人」變成了「怕死不是中國人」。
或許當年母親的就是「怕死不是中國人」,雙洋電器對外的新聞稿為了用詞更得體,將「怕死」改成了「怕事」。
以梁見鋮對母親的了解,這種可能性極大。
有意思的是,阿姨懷裡的小明朗聽了奶奶的話後拳頭握緊,雙腿蹬著,臉頰憋紅,看著很受鼓舞很勁兒的樣兒。
「快看,我的小明朗都聽得起勁了。」顧雙洋對孫子的「配合」十分滿意,暢快笑了兩聲,還招呼一桌人都來看小明朗的表現。
然後,楊閔文第一次沒有認同妻子顧雙洋的話,輕聲提醒阿姨:「……應該是拉了。」
果不其然,小明朗不是聽得起勁了,只是單純的……拉了!
親媽明汐一時沒忍住,差點被湯嗆到。
梁見鋮無奈起身,準備給明朗換尿布,儘管家裡有兩位阿姨幫忙照顧孩子,在許多寶寶的護理細節上,梁見鋮一樣會親力親為。
還在月子期間的一個夜裡,明汐醒來發現梁見鋮不在房間。她起身走到阿姨和寶寶的房間,就看到梁見鋮背對著柔和的光線,雙手熟練地抱著寶寶,嘴裡還輕輕哼著英文童謠,聲音溫柔得如同夜晚緩緩流淌的清潭之泉。
他耐心十足地哄著夜裡醒來哭鬧的小明朗。
隨後,熱好奶的育兒嫂輕手輕腳地走回來。動作這樣輕,不僅是怕吵醒孩子,也是擔心驚擾到明汐這個需要修養的產婦。
有了孩子會不會影響夫妻感情?
梁見鋮和明汐這次請的育兒嫂看得最為明白:很多夫妻,在有孩子這個階段矛盾最大,更多原因是家裡的男主人沒有進入父親角色,女主人又必須進入母親角色,兩者的失衡導致了婚姻矛盾。
但這一家子,真是有錢又有愛。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