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摘星星的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6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春夜寒冷,山中氣溫更低,後院一處偏房內燒著柴火。住持領他們過去,吃了一盞清茶。

駱星喜歡木頭燃燒的味道,烤火時伸長手,乖乖並著雙腿,憨態可掬似孩童。

她默默聽江雲憲與住持閒談,言語間,兩人像相識已久。

回程路上,她問起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來菩提寺的。

他說三年前。

「我是三年前回國的。」

駱星若有所思,先前從網絡渠道得知他回國後一手創建攬星,勢不可擋,那會兒來拜佛,多半是為這個。

「求事業順利、前程遠大麼?」她問。

江雲憲手搭著方向盤,安靜望她一眼,沒立即出聲,頓了頓,才否認:「不是。」

「我比較貪心,求的是更加難以得到的。」

「可我還是想要。」

車駛過轉盤,途經一片蔥鬱茂盛的桃林,紅楓美術館標誌性的鴿翼建築格外矚目,場館外觀像巨大的半邊羽翅,在天空中下振翅欲飛。

駱星大學有段時間常和李似宜來這邊寫生,在紅楓美術館逛過許多次,對這一片很熟悉。周圍的桃林,白沙堤,圓頂報刊亭,都記得清楚。

有一樁小小遺憾。

「美術館東面有棟小樓,是挺有特色的陶藝館,可惜不對外營業。」她在車上跟江雲憲說起。

她與李似宜數次想去探險,只摸到門外,便被道道欄杆和鐵門阻隔,只能透過縫隙,窺見一角。

院內荒涼,雜草叢生。

最近一次來,是去年,李似宜父母的生辰宴定在附近一家酒店,駱星站在半坡上俯瞰,那棟小樓像三個鏤空的巨型水泥方塊不規則疊放,堆積而成,硬核工業風。

庭院中有高大的櫸樹,枝枝蔓蔓,地上落葉卻被掃得乾淨,一塵不染。

鑲嵌在牆壁上的長形水族缸中,水波清澈。

一看就是有專人定時打理。

聽李似宜母親說,應該是這幾年易主了,有新的人接手,重新修繕過,不知買來幹什麼用的,神秘得很,但說不定會開門營業呢。

駱星聽得心痒痒,依舊在網上查不到任何與之相關的消息。

私下關注了一堆洛京本地吃喝玩樂與探店的博主與,始終沒等來小樓營業的消息。

它仍是私人地盤,閉門謝客,杜絕所有窺探。

車內安靜,電台音樂聲很小。

「你想去?」江雲憲問。

駱星困惑地眨眨眼,問題是,這是想去就能去的嗎?

黑色路虎突然在路口掉頭,剛路過的紅楓美術館重新回到眼前,車拐進一條岔道,沿著桃林駛入灰牆下。

自動門緩緩朝兩邊打開。

駱星第一次進入這扇鐵門內,近距離看院中的

櫸樹,粗壯的枝幹上,是形狀不規則的片片灰白色樹皮。伸手去摸,粗糙的質感。

深邃長廊上,燈盞隨腳步聲逐一亮起。

閃爍著幽藍色燈光的玻璃大門識別出主人面容,響起機械鏈條咬合的咔噠聲,江雲憲推開門,示意駱星進去。

中央區域的長形操作台上擺放著幾台不同大小的拉胚機,修胚刀與刮片,還有各種制陶工具。

左側是微型氣窯、壓泥機、工具消毒櫃等一些設備,右側是原料儲存區,存放陶土和釉料。

空間縱深很長,往裡走有一間釉料實驗室,配料台上顏色豐富,裡面設置有單獨的噴釉工作間,可以減少粉塵擴散。

駱星目不暇接,震驚於這裡有這麼多的專業設備:「這些都是你在用嗎?」

江雲憲點了下頭:「有空會過來看看。」

他當年在小厘山上過一段時間的陶藝課,培養出了點興趣。在國外那幾年,制陶是他休息放鬆的方式之一,心無旁騖玩陶泥,塑型,修胚,有時候一待一個通宵,清晨才從朋友的工作室離開。

兩人乘電梯上二樓,迎面是一扇AR展牆,恆溫恆濕的展櫃裡陳列著數不清的藏品。

其中有個架子比較特殊,看著隨意,擺放也沒那麼規整。

上面都是些圓肚敞口瓶,大小和形狀差不多。

數量眾多,把架子和前面的桌面堆滿了。

駱星覺得那些敞口瓶很眼熟,似曾相識。

「我能看看嗎?」她問。

「你隨意。」江雲憲說,臉上一閃而逝的不自然,駱星沒發現。

她拿起瓶子端詳,無論是質感還是外觀,都略顯粗糙,腦子裡冒出個猜想:「這些不會都是你做的吧?」

江雲憲沒否認。

駱星手指摸到瓶底,發現有凹凸不平的痕跡。她愕然將瓶身倒過來,發現底部刻了一顆很小的星星。

她在小厘山上陶藝課,每件作品底部都刻這個,星星相當於她的專屬標記。

而她也終於記起,這個圓肚敞口瓶在哪兒見過。

她曾經做過一個一模一樣的,拿去投壺玩,被羽毛箭擊倒,在地上磕出了裂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