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胖子旁邊的中年人反倒表情還好,就是怎麼感覺這人隱隱有些高興,總不能是個天生喜歡臭味兒的吧?
不一會,鑼聲想起,考試開始。
第二場的考題類型與第一場一樣,第一題出自四書中的《大學》:君子先慎乎德。
這短短六個字道盡了為官之道,有德行的人才能贏得百姓的心,這樣的人為官之後心繫百姓,會為民請命,如此才會被朝廷賞識,給予更多的機會。
雖然只是美好的願景,但是從道理上講,這樣的說法是沒有錯的,歸根結底,君子應該重視自身的德行。
這題可比第一場要難多了。徐京墨剛寫完第一題,就見對面的胖子重重地倒在了書桌了。巡考的官走過來,看了看情況,就讓衙役將人給泰勒出去。那胖子的衣裳似乎都汗濕了,人也昏了過去。不知是中暑,還是被臭暈了。
隨著這人倒下,臭號附近的學子似乎都受了影響,隱約有些躁動,但是在考場內是不允許喧譁的。徐京墨雖然用棉花堵住了鼻子,但是不是一點味道都聞不到。他知道今天這場考試,他得要全力以赴,儘快答完交卷了。
第二題出自《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
這題頗有意思,本來這句話是說從基礎開始做,才能取得成功。但是這些日子,各處都在傳三皇子的賢德之名,其中就包括這三皇曾在金陵微服私訪、考察民情。
要徐京墨說,這等虛名不如不要吹捧。金陵是何等富庶的地方,三皇子來能受什麼苦?無非就是做給天下人看。
不過這題足見胡學政的心思了,可惜徐京墨石不可能吹捧三皇子的。所以他選擇以讀書來破題,做學問從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想要做好學問,就要打好基礎,一字一句的去學習,逐漸再延伸到更高深的學問去。
學習是一個水滴石穿的過程,打好基礎、有持之以恆才能做好學問。
第18章 院試(下)
一直在外面等著的隨風看到有學子被抬了出來,心下感覺不妙,快步上前。鄰近時就聞到了那股子惡臭,這比上次他接徐少爺時還要嚴重,但是這才是上午啊?
隨風想的不錯,這次和上次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這次的臭號威力非同一般,徐京墨便是再能忍耐也熬不了一天的。他沒有吃午飯,屬實是做不到就著臭味兒下飯,所以他一門心思答題。
這次他放開了
手腳,也不再掩藏實力,倒午時前兩題就已經答完了。
徐京墨從考籃里取出了一份新的棉花,捏實以後重新塞進鼻子裡。對面那個中年男子,已經跑了幾次茅房了,也不知這人是什麼情況,已經戳了不止一個屎戳子,還要堅持考。也不知道是身體問題,還是吃壞了東西,這短短的時間內,這人已經跑了兩趟茅房了。
終於,到了第三題,詩賦以「香」為題。這題出的古怪,怎麼會以香為題,參加科舉的都是男子,誰在乎想香的臭的?
徐京墨覺得呼吸都有些困難了,此情此情,還要讓他在這寫這樣的詩,著實有些折磨了。不等徐京墨想好,那中年男子又來如廁了,這是第五次了。
他看了他一眼,那人臉上並無任何的懊悔、痛苦,這人如果不在乎成績,又為什麼要堅持考試呢?
聽著那噁心的聲音,還有那似乎更加嚴重的惡臭。徐京墨已經有了反胃的感覺。這詩,他眼下是寫不下去了,先看最後一題,算學題。這題的難度頗高,徐京墨甚至懷疑,這題也是為了他專門準備的。
然而對他來說,這種程度的算學又算得了什麼呢?
摒棄雜念,徐京墨先在草紙上演算一番,再謄抄到試卷上,如此就只剩下做詩那一道題了。
金桂隨風舞,九里香滿街。
香消風雨後,無人再來尋。
《九月》
答完最後一道題,徐京墨選擇了直接交卷,他已經無法再忍耐這兒的氣味。他能夠忍到現在沒有吐,已經是全靠毅力在支撐了。
那跑了七次茅房的中年男子看到徐京墨交卷,也跟著交了卷,這人的臉色煞白,腳步虛浮,似乎就是為了等徐京墨才堅持到現在。
徐京墨走出考場,朝著南宮君燁等人搖搖頭,又看向那緊隨他交卷的中年男子。
南宮君燁似乎是懂了,點點頭。然後就見徐京墨急匆匆地走去馬車那裡,甚至等不及進到馬車裡就開始脫衣服。他路過的地方,那味道也是很想讓人掩住口鼻的。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