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一開,再無阻擋,數萬寧軍瞬間湧入光州城中。
但是他們卻沒有遇到,預料中的抵抗。
譚氏負責人在城樓的變故中失蹤,剩餘的人早已趁機逃跑。
如今城內的士兵沒有將領管理,早就變成了一盤散沙。
更何況,許多還是譚氏強征來的百姓,更是趁機脫掉兵服,返回了家中。
寧軍進城後,百姓自動退避,甚至主動告知他們譚軍的所在地。
寧軍如入無人之地,所過之處,沒有受到任何有效的抵抗。
如此,寧國軍隊不過半日時間,就順利地收下了光州府。
郁寧接到匯報的時候,都驚訝於譚氏潰敗的速度。
她簡直有些無語,這些人如此不經打,不老老實實的萎縮著就是了,竟然還敢叛亂,簡直是自尋死路!
郁寧傳令給謝維,讓他抓住譚氏和其同黨,誅殺參與叛亂之人。
淮南道叛亂的消息,還沒有傳遍齊國,就又迅速地被寧王派兵鎮壓。
如此迅速地平定叛亂,更是讓郁寧的聲威再上了一層樓。
在光州之戰傳開後,朝堂上,竟然有朝臣主動提出,將齊國和寧國兩國合而為一。
郁寧坐在朝堂之上,聽著下面人的話,心中忍不住為這些人見風使舵的速度,感到失笑。
只見原齊國禮部侍郎站出來道:「殿下,齊國寧國,原本就同屬大禹,您又是大禹皇室之後,如今又是兩國之主,何不將兩國並為一國,也免得轄下百姓因國不同而生嫌隙。」
他說完後,立刻有幾人站出來表示贊同。
眾臣紛紛表示,如今齊國在郁寧的統治下,越來越好,應該將兩國合為一國,才能讓百姓民心歸一。
郁寧原本就有此設想,不過是考慮到齊國國內政權未定,才一直沒有提出。
如今見到這幫齊國舊臣主動提出,自然樂得順水推舟,同意了他們的請求。
齊國寧國兩國百姓,在為兩國即將歸為一統而高興之時,光州之戰中逃出去的譚氏族人也來到了晉朝王都。
聽聞了寧國那聞所未聞的破城器械後,晉朝上下皆驚。
他們能夠想像到,如果這樣的武器是被用到晉朝身上,恐怕他們也同樣抵擋不了寧國的進攻。
晉國皇帝當即召集群臣,商議對付寧國的計策。
第146章 使臣
晉國朝堂上的動靜,寧國內部還不得知。
如今郁寧正在忙著將兩國合併的事情。
經過同朝中眾臣的商議後,郁寧已經決定合併後的都城,暫定於杭州府,國號則繼承寧國的國號,郁寧也仍自封為寧王。
這段時間,寧國原本留在瀅炆島的官員,大多已經被招到杭州,還是領原來的官職。
至於齊國舊臣,則經過郁寧同蘇浮生等人及齊國吏部官員的商議後,大多留用,少部分免職回去。
雖然剩下的人中間仍難免有濫竽充數之輩,不過水至清則無魚,郁寧也沒有準備一次就能將這些人清完。
後續按照寧國制定的考核政策,如果有人不能完成政績,屆時再進行整治也不遲。
寧國合併之後,一越成為當今天下第二大諸侯國。
其實如果加上海外滋於等地,郁寧如今的領地已經不比,占領中原的晉朝少多少了。
她看到系統內的積分,都有種自己乍然暴富的感覺。
不過,如今自己的勢力發展起來後,郁寧已經有意識的減少自己對系統的依賴,系統內的積分,不到必須的時候,都很少使用。
郁寧想著又想到了,如今天下的布局。
現在寧國的勁敵,只剩下晉朝,如果能拿下晉朝,一統天下則指日可待。
想想她讓翠屏在晉朝都城的安排,算時間,也該有效果了,希望能在兩國交戰之前,能夠先消耗一番晉朝的實力。
不過,郁寧沒有等來晉朝的變動,倒是先等來了晉朝派使臣出使安東的消息。
安東緊鄰晉朝和寧國,要是被晉朝拉過去,寧國的對手立刻又將多了一個。
第二日的朝會結束之後,郁寧就找來了蘇浮生和張川商議此事。
前段時間,寧國舉行兩國合併的儀式時,張川回朝來賀,同時帶回來的還有齊國舊將賀城。
儀式之後,張川留守杭州,取而代之的是刑北同賀城再次返回荄州。
這樣的安排,也是考慮到張川身為兵部老大,不適合長期留守在外,如今全國各處的邊防,都需要他統一規劃,如果留在外面,兵部的事情沒人能接手,恐怕會被人鑽了空子。<="<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