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回八零,小保姆發家日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71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現在一切慢慢步入正軌,杭景書也終於能把心思好好的放在學習上。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沒有人能真的做到十項全能。

可以累幾年,但不能累一輩子。

一旦累過頭了,那就真成一輩子了。

——————————

十月的天氣還留有幾分盛夏餘溫,杭仁山在自家地里抹了把汗,對著忙活的寶柱喊道:「寶柱,去那邊歇會。」

這大棚的溫度真不是蓋得,人在裡面待著比夏天還熱。

有杭景書請的人來溝通,蔬菜大棚很快就變得有模有樣,用竹竿彎出來的弧度標準,淺藍色的塑料膜子在陽光下反射著耀眼的光。

即使已經跟著幹活了,林寶柱心裡還是很沒底。

在大棚里幹活就是受罪,林寶柱擦了把腦門上的汗,有些忐忑地問杭仁山:「叔,你說這事能成功不?」

蓋大棚期間,村里天天都有來看熱鬧的人。

年輕人還好說,都對新鮮事的接受程度比較高,那些老一輩說話就難聽了,什麼不務正業,什麼耽誤土地,難聽的話要多少有多少。

大棚建成的時候他們還請村里人看皮影戲了呢,結果照樣堵不住那些人的嘴。

杭仁山手指間夾著煙,目光落在大棚上:「管他成不成呢,咱們先幹了再說。」

現在說這些有啥用,等冬天了再看唄。

如果成功了,那絕對是最好的結果。

但要是不成功,也就是這些錢都打水漂了。

這件事是杭景書牽頭的,杭仁山猜測閨女的想法只是想試試水。

以後真正要搞蔬菜大棚,是絕對不能在山裡搞的。

他們之前賣東西都要裹的嚴嚴實實的,要是真想賣菜,咋可能選在這種犄角旮旯。

運輸都是個大問題。

同樣的蔬菜,從山裡運出去,就得多花一份運輸的錢。

現在農民先要自已賣菜買東西,最多就是準備個自行車,除了人力外,幾乎就是零成本。

但是搞蔬菜大棚不一樣,光靠家裡這幾個人,肯定是干不完活。

蔬菜的價格是抬不到太高的,所以就得控制成本。

杭仁山按照姑娘的計劃,越做越能琢磨出味道來。

他閨女把大棚設置在這,就是因為家裡的地,不用多費事。

估計就是為了先實驗實驗,跟家裡潛移默化著,為了以後搞大事做準備。

作為家長,他們夫妻倆其實還是希望閨女有一份穩妥的工作。

將來大學畢業了穩穩噹噹的,分配到哪個單位都好好幹活,鐵飯碗總比個體戶要穩定的多了。

當父母的也愁啊,孩子學習好了發愁學費的事,孩子太有能力了,又開始操心孩子的終身大事。

孩子閒著,就覺得沒出息成天無所事事,孩子太忙,又擔心孩子光顧著工作不注意身體。

一輩子好像都在查缺補漏,是真累啊。

林寶柱最近一直在跟著杭仁山幹活,倆人聊著聊著,就說到夏天那幾場雨上了。

說起下雨,林寶柱皺眉:「咱們村在山邊上住著就是不方便,前段時間雨下的太大,又淹了不少地方,路上都是黃泥,我還住了好幾天宿舍。」

幸虧杭家這片地地勢高,不然小麥被吹倒了發霉可難受了。

大山周圍住著,不僅是日常生活會有不方便,雨季的時候更是難熬。

這裡還不是什麼南方那種大山呢,否則光打蚊子就能把人累夠嗆。

杭仁山皺眉:「今年夏天的雨確實下的太大了。」

林寶柱順著話頭繼續說:「可不是,聽說水庫都下滿了。」

說到修水庫,杭仁山倒是很有發言權:「當時修水庫,我跟你爹還都去過呢,每天累的要命。」

這樣一說,就得到說回到好多年前,那時候修水庫不僅村民要去,就連下鄉的知青也都得去幫忙。

除了寒冬臘月那些天不用幹活,其餘時間全得在忙活。

不僅要幹活,還得忙著干地里的活計。

男人們出去幹活修水庫,女人們就得在家收拾著幾畝地。

那是真的累啊,修水庫運土的車不夠用,就想別的辦法。

三輪車、兩輪車,驢車馬車全都上陣,到後來甚至還有背土的,一切都是為了早點幹完活早休息。

那些日子也不知道是怎麼過來的,現在是條件越來越好了。

如果幾年前有人告訴杭仁山他家能出兩個大學生,他們夫妻倆會成為小商販,杭仁山也只會罵你開玩笑。<="<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