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回八零,小保姆發家日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07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宿舍黏糊糊的冷,好像裹著一床沾水濕了的棉被,那股濕冷從腳踝竄起,穿的多厚也覺得冷。

這時候只有曬太陽舒服點。

怪不得南方有種說法是到外面暖和暖和。

北方的都是進屋暖和。

杭景書適應著還算可以,但老家在晉西的崔艷陽覺得很難受。

「我的棉衣就好像返潮了似得。黏黏糊糊怎麼也曬不干」,崔艷陽穿著一件毛衣,針腳很粗,甚至邊緣有些脫線。

她裡面還套了秋衣,但就是覺得冷。

溫城手裡捧著熱水哆嗦:「我也沒想到最近會這麼冷。」

杭景書穿的是王四蘭給準備的鴨絨服,雖然不如後世工藝那麼好,但目前來說保暖還夠用。

如今還沒有所謂的全球變暖,現在的氣溫普遍比後來要低上4-5℃,基本12月份,冀北就大雪紛飛了。

崔艷陽手上的凍瘡又開始泛癢,她感嘆:「我們那邊雖然冬天特別冷,但好歹有蜂窩煤燒,而且還不貴,沒想到上了大學反倒更冷了。」

晉西本就產煤,家家戶戶都有爐子,過冬前,家裡就會在柴房備好一冬天要燒的蜂窩煤。

從來沒有過這種濕冷的感覺。

今天早上杭景書起來散步的時候,看到路邊的小草都蒙上了一層白霜,天氣是真的冷了。

大家的話題從南北差異,一直聊到了家庭,宋越是徽城本地人。

大家都是60年代生人,小時候可沒有計劃生育,家裡基本都有兄弟姐妹。

宋越是家裡的小麼,從小被捧著長大的,性格活潑,脾氣直。

杭景書和她差不多,雖然小時候家庭條件沒有宋越好,但現在爸媽生意做的很不錯。

說起家庭,崔艷陽就更沉默了。

她是家裡的老三,屬於爹不親娘不愛的那種類型。

上面有大哥大姐,下面還有兩個弟弟,這年頭都講女娃不值錢,爸媽能讓她上大學已經很好了。

家裡條件一般,爸爸雖然是正式工,但要供5個孩子壓力也很大。

崔艷陽從小就習慣了照顧別人,等到了寢室也是。

反倒是杭景書幾個人,給了她另外一種溫暖。

但崔艷陽人如其名,就像熱烈盛放的太陽花,對於原生家庭,她沒什麼怨氣:

「家裡條件雖然艱苦點,好在爸媽都很開明,哥哥姐姐那時候沒上學,我成績好,爸媽就一直供我到大學,這樣已經很好了。」

第151章 英語競賽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崔艷陽覺得挺好,宿舍其他三個人自然也不會說啥。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孩子多了,父母的精力不夠用是正常的。

要不現在怎麼說要少生優生呢,每個時代的要求都不一樣。

之前吃大鍋飯,孩子多,尤其男孩多,就是能多賺工分。

工分多了,每年分到的糧食就多,家裡就能吃飽飯。

在農村,要是誰家只有一個閨女,往小了說,頂多就是嫌棄你家沒人幹活。

有那個專門戳心窩子的,說出來的話就難聽了。

現在就已經宣傳男女平等,但即使到了幾十年之後,說沒女兒就是絕戶的還大有人在。

崔艷陽申請了助學金,學校每月發20塊錢,直接充到飯卡里。

家裡還會每月按時寄生活費過來,如果在學校過得順利不生病,崔艷陽每個月還能省下幾塊錢。

普通的人家就是這樣,父母對孩子可能不會有多好,但也不會是罄竹難書的壞。

家庭條件不同,能提供的生活費也不同。

206寢室默契的沒人提起這個話題,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學習上。

期中考試成績出來的時候,杭景書正在買衛生紙。

女孩每個月那幾天都得用衛生紙,現在雖然有了衛生巾這種東西,但一般學生還是不會選擇這種『奢侈品』。

宋越在小商店碰見杭景書,捧著餅乾笑呵呵跟她打招呼:「小杭,你也在呀。」

結完帳,倆人一塊拿著東西回宿舍,路上看到公告欄旁邊又圍滿了人。

楊雪從人群中出來,看到杭景書兩人,也走過來跟打招呼:「小杭,宋越。」

宋越往公告欄那邊看,好奇地問楊雪:「楊同學,公告欄又有什麼新鮮事了?」

宿舍附近的公告欄就像後來的表白牆,學校的大小事,還有各種興趣社團之類的,都是在這張貼。

楊雪輕攏鬢髮,虛指了下公告欄那邊回答:「最近有全國英語競賽,咱們農大也能報名,好多人都在討論呢。」

從去年開始,教育部就開始舉辦大學生英語競賽,聽說去年的競爭非常激烈。

今年倒是改革了,專業的和非專業的分開比賽,農大學生參加參加也是好事。

之前上學都學俄語,後來跟世界接軌,大家又轉頭開始學英語。

教育局為了大家適應,逐漸加重英語在考試中的分量,從去年開始,英語就成為了必考科目。<="<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