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回八零,小保姆發家日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6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年前建國路的店鋪開業,周曉麗還帶人過去捧過場。

現在杭景書家在市區居住,來往起來就更方便了。

反正都是和成績好的玩,比起太過巴結的秦子玉,周曉麗還是更喜歡杭景書。

約定好時間,杭家母女倆就在路口和周曉麗分別,王四蘭看閨女實在是抗拒,也就不提去打耳洞的事情了。

閨女說得對,還是學習最重要。

今天是大年初三,明天王四蘭和杭仁山就要去趕火車,夫妻倆分頭行動,王四蘭去稠州挑選新貨品,杭仁山去溫州拿皮包皮夾。

皮包皮夾樣式萬變不離其宗,王四蘭早就和老闆談好了價格,只要去點貨拿貨就成。

皮夾的樣式不好太多,基礎款就能賣很長一段時間,王四蘭很放心讓杭仁山去。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來回坐綠皮火車都得有個好屁股。

少則7、8個小時,多則一天都在火車上,夫妻倆分工合作是最優的解決方式。

火車上也有臥鋪票,但那種光有錢不行,還得有人才能買得到,杭家夫妻倆自然不會去把錢花在這上面。

第二天早上,杭景書起床給爸媽做好了早飯,還準備了路上吃的蔥花餅,鹼面饅頭,滷雞肉和茶葉蛋。

還有自家醃製的紅鹹菜切成細細的絲,切點小蔥花,放上芝麻和香油拌勻,夾在餅里特別香。

初四凌晨四點,杭景書起來包的是白菜豬肉餡餃子,杭仁山胃口很好的吃了一大盤子,然後就坐在板凳上喝餃子湯消食。

王四蘭則是忙著囑咐自已的一雙兒女:「守好門戶別亂跑,家裡的肉每天都要吃,偶爾還要去店裡看看,別讓人偷了。」

這些話從昨天就開始念叨,兄妹倆明白這是爸媽不放心,即使聽過好幾遍,也還是點頭應下來。

杭成剛把爸媽的行李放上自行車,轉頭囑咐杭景書:「小妹,你就在家待著吧,我騎自行車去送爸媽。」

王四蘭夫妻輕裝上陣坐班車去火車站,杭成剛則是騎自行拿著行李去到火車站會合。

這年頭錢財除了要貼身放以外,還要學會狡兔三窟,王四蘭心裡已經開始盤算回來再買一輛自行車了。

自家進貨賣貨需要,小閨女上學再來一輛正好!

反正自行車這東西買了絕對不會虧。

現在用票的地方越來越少,普通農村家庭也會選擇置辦一輛自行車,來回就是方便。

火車冒著蒸汽從鐵軌上划過,時間也很快就到了大年初八。

每次爸媽進貨都得小一個星期,這回店裡的貨都賣空了,估計要進的貨只會更多。

家裡有三哥在,杭景書也很放心。

反正現在離得近了,有什麼事杭景書一會就能到。

初八早晨,杭景書收拾好自已的東西準備出發,杭成剛推著自行車送妹妹到大院門口。

早春二月,雖然馬路上樹枝還光禿禿的,柳樹卻已經還是慢慢泛青,草地都開始從枯黃中冒出些許綠意。

路上兄妹倆仍舊聊起了之前的話題,杭成剛問道:「小妹,你想好要考什麼大學了嗎?」

按照現在杭景書的成績來說,本科應該是沒什麼問題。

但現在的考試都是估分報志願,要是前期選擇不好,肯定會和心儀的大學失之交臂。

所以提前確定好目標也很重要。

經過這幾天的深思熟慮,杭景書也考慮的差不多了,她知道大山的孩子衝出來有多難,幾十個村子可能才出一個大學生。

「哥,我打算報考農業類的大學。」

這個決定讓杭成剛十分意外,他有些想不通的追問:「為什麼?」

按照妹妹的分數,不說本科隨便選,也能選個熱門的專業,怎麼就還要學農業?

從農村出來的孩子都不想再回去,但杭景書卻因為小金寶的一句話而受到觸動:「我想讓咱們冬天也有綠色蔬菜吃,讓咱們的糧食越來越高產,冬天再也不用啃筷子頭過日子。」

山里景色很美,想要走出去可太難了。

山里也太窮了。

或者可以說,農民太窮了。

每到冬天大白菜蘿蔔吃到吐,家裡有條件的還能發點豆芽,買點洋蔥或者買點小雜魚燉著吃。

沒條件的,家裡可能就只有白菜蘿蔔,除了白菜燉粉條,就是白菜燉豆腐,到吃飯的點就頭疼。

到現在還有很多從這個時代過來的人,都不想吃玉米餑餑和燉白菜。

實在是吃怕了。

那天聽了小金寶的話,杭景書心中就有了大概的想法,這幾天也讓她更加堅定。

從農村來,回農村去。

用自已學到的知識改變些東西,杭景書覺得,這才是自已想要做的。

杭成剛沒想到妹妹還有這種想法,一時間也沉默未語,倆人就這麼推著自行車慢慢走。

轉過一個路口,就看到了站在那裡的齊少明。

這回他身邊沒跟著秦子玉,看到杭景書出現,他面含期待,眼神緊緊盯在杭景書身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