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和帝很快又收斂神態:「如今你成了婚,朕也不好再留你在京城,省得其他藩王又心生不滿,責怪朕對你過於偏愛,朝中那些老臣也老是拿祖宗家法來說事兒!」
偏愛?蕭桓衍眼中閃過譏諷的神色,若以監視和防備論的話,確實對他的「偏愛」最多。
如今明州恐怕早已是司禮監太監的新巢,放他回去,他同樣在那些內侍的監視之下,昔日他的封地,如今不過是為他量身打造的一個巨大的牢籠,這還不算,甚至連他的內院都不放過,新婚第二日就賜下美人。
這位叔父可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盤!
但若本王連這都不敢接招,又談何以後呢?
蕭桓衍露出恰到好處的感念之情:「微臣自幼父母早喪,承蒙叔父垂憐,以子侄之情待之,恩准微臣於京中完婚,這已是無上恩寵,臣感激不盡,又怎好讓陛下難做,自當按照祖制返回封地。」
慶和帝動容道:「仲圭你如此聰慧明理,朕心甚慰。」
隨即下詔賞賜蕭桓衍珍寶無數,叔侄二人又虛與委蛇了一番,結束了今日的朝見。
回到王府,蕭桓衍先吩咐孔思弗和劉如意:「聖上已經下了口諭,讓本王返回封地,這幾日你們儘快將東西收拾好,我們擇日啟程回明州。」
然後才對一直落後他半步的蘇蘊珠說:「你先回內院整理你的東西,回門之後就準備回封地。」
蘇蘊珠不曾想這麼快就要去封地,她以為會緩幾個月。
剛嫁過來,就要離開父母到明州那麼遠的地方,蘇蘊珠心中萬分不舍,卻也別無他法,只得行禮應是。
第三日回門,蕭桓衍在伯府略坐了坐,受了禮就離開了。
伯府里從老夫人到蘇柏年夫婦任誰都能看出蕭桓衍的冷淡,也只能對蘇蘊珠多加勸慰開解。
老夫人道:「王妃莫急,要知道水滴石穿日久才能生情哪。」
昨天晚上殿下歇在了原來的寢殿,並未回後院,成親三日都未與她圓房,蘇蘊珠有苦說不出,也只能點頭。
周氏知道女兒很快就要隨容王回明州,十分不舍,想多留她在家多住幾日,又怕耽誤王府的行程,只能拉著女兒的手絮絮叨叨說了很久的話。
蘇蘊玉自蘇蘊珠完婚後就被放了出來,此時隨父母坐在一旁,神情冷漠,一語不發。
剛才容王和蘇蘊珠一同回門,蘇蘊玉看著走在一起的二人,心中諸多嫉妒與不甘,然也無濟於事。
母親已經托舅舅為她相看了一門親事,對方是榮恩伯的旁支,宣府鄒家,一個受祖上恩蔭的千戶,並無實職。
因為姐姐嫁的是容王,文官武將但凡還要仕途的都不會與她說親,然想要與容王做連襟的,大多是些沒有皇恩,日漸沒落的勛戚。
蘇蘊珠此刻已經是高高在上,尊貴無比的容王妃,所有的好處都被蘇蘊珠占了,而她卻還要受其牽連,婚事受限,老太婆和大房為了他們自己,就不顧她的死活,實在是虛偽自私至極!
不過看樣子蘇蘊珠並不受容王殿下待見,這讓蘇蘊玉心里稍稍好受了一些,本想出言諷刺幾句,但想起這段時日所受的教訓,勉強壓住了自己的脾氣。
蘇蘊珠去了明州也好,從今以後,她們就是陌路人了。
此時的蘇蘊雪剛好到達松江府。
蘇蘊雪在涿州與孟行舟回合後,一行人一路南下,經山東、徐州到應天府,再從應天府回到松江。
一路上蘇蘊雪飽覽大寧的壯麗河山,領略了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離開伯府以後,蘇蘊雪整個人都放鬆下來,每日都神清氣爽,看什麼都十分怡然。
途中孟行舟差人打聽京城的消息,得知伯府並未對她的死產生懷疑,且蘇蘊珠已經與容王順利完婚,他們便不再逃命似地趕路,行程逐漸慢了下來,一邊遊山玩水一邊南下。
尤其是到了應天府之後,回松江要途徑鎮江、常州、蘇州三府,孟行舟縱容她,幾乎每到一府都會停留幾天,帶著她遊覽當地的風景名勝,逛當地最繁華的街道。
蘇蘊雪自穿越過來,十幾年如一日地拘在那個小小院落里,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宣武門大街,不,應該是和那個老太監見面的攬月樓,沒被憋出什麼毛病已經是萬幸了。
如今驟然得了自由,走在街上的她仿佛鄉巴佬進城,什麼都沒見過,什麼都覺得新奇,什麼都要看一看,有些犯傻的行為甚至逗得孟行舟頻頻發笑。
蘇蘊雪卻理直氣壯:「你經商常年行走在外,自是見多識廣,我一個閨閣女子,沒見過這些玩意兒不是很正常嗎?」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