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她的親祖母,總不能見她去尋死。我們張家和皇姑寺關係好,你去給三丫頭安排吧,那個地方是當姑子最體面的去處。」
皇姑寺,其實叫做順天保明寺。因其開山祖師呂尼救過明英宗朱祁鎮,所以英宗復辟之後,御筆親提了「敕造順天保明寺」的牌匾,保明寺,意思是保護大明江山的寺廟。
除此之外,還封呂尼為御妹皇姑,所以大家都習慣稱之為皇姑寺,本名保明寺倒是很少有人提起。
皇姑寺所信仰的是其獨創的西大乘教,這個教派信奉的是一位女神,碧霞元君,也就是俗稱的泰山娘娘。
所謂南媽祖,北碧霞,碧霞元君是北方最廣為人知的女神,就像南方的媽祖一樣。
是皇家寺廟,地方清淨,守衛森嚴,廟裡都是尼姑,且信奉的是女神碧霞元君,京城貴族女性有立志出家的,一般會選擇皇姑寺。
看到張容華割發之後,丫鬟硃砂也哭著用剪刀把一頭青絲剪斷,發誓跟隨張容華出家,永遠侍奉在身邊!
崔夫人被硃砂忠誠打動,同意了。
臨剃髮出家前夜,崔夫人將張容華的嫁妝全部兌換成銀票或者現銀,交給張容華。
張容華推脫不要,崔夫人堅持要給,僵持不下,崔夫人乾脆把如意和花椒都叫來,說道:「你們兩個平日和三小姐關係好,或許你們的話她能聽進去。」
如意一看崔夫人手裡的清單,加起來差不多有十萬兩銀子之巨!這才曉得西府多麼有錢!
如意喜歡錢,她也深知錢是多麼有用的東西,就說道:「三小姐,你應該拿著這些錢。一來,你的嫁妝不僅僅是侯府的產業,也有你生母花姨娘給楊數做出海生意本錢賺的錢,花姨娘的一片心意,你不好捨棄的,況且崔夫人那麼驕傲的人,她不會剋扣這些錢,傳出去名聲不好聽。」
花姨娘是張容華最後的羈絆,若花姨娘還活著,張容華為了生母,說不定就認命了,改嫁魏國公。花姨娘一死,張容華再無牽掛,所以膽敢斷髮抗婚。
如意繼續勸道:「二來,雖說你是出家,斬斷紅塵,但是錢這個東西,無論在紅塵還是出家都很有用的。你手上有錢,一部分捐給皇姑寺,你和硃砂在裡頭會過的很好——硃砂剪髮陪你出家,你肯定捨不得她在裡頭陪你吃苦是不是?」
「另一部分拿去做善事,哪怕是荒年買糧食施捨粥米,這也是你行善積德。修行嘛,念經是修行,做善事也是修行。你越有錢,能做的善事就越多。」
「尤其是遇到那些走投無路的女子,你有錢,出手幫一把,就能改變一個女人的一生。你沒錢,只能陪她一起哭命苦。」
花椒也勸道:「如意的話,話糙理不糙,這天下並沒有什麼淨土、什麼世外桃源。就像咱們頤園,我和如意進園子之前,把這裡想的像天堂似的。只要來過的都贊是仙境,是世外桃源,其實裡頭是什麼樣,咱們心裡最清楚了……」
如意和花椒你一言,我一語,勸動了張容華,帶著她的嫁妝銀子出家。
且說張容華和硃砂去了皇姑寺剃度出家,正值皇姑寺要推行西大乘教的影響,在編寫《靈應泰山娘娘寶卷》,民間識字的畢竟是少數,若要廣為推行,就得用簡淺易懂的畫來解釋寶卷的內容,張容華能寫善畫,很快加入其中。
起初張容華只為抗婚求個庇護之地,到後來居然動了真心,一心侍奉碧霞元君,在泰山解救了無數被迫給人生兒子的泰山姑娘,做了一輩子善事。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咱們暫且按下不表,且說二月底的時候,張容華和硃砂在皇姑寺剃度出家,沒過幾天,如意就收到了王延林八百里加急的來信,上面寫王延林親自去了一趟南京魏國公府,見到了紅霞,準確的說,應該是童姨娘!
王延林把如意的信遞給紅霞看,說道:「你一直沒有回信,魏國公夫人又去世了,如意和胭脂都很擔心你。如意還說,胭脂和你的表弟趙鐵柱定了婚,婚期定在三月初八。」
聞言,紅霞當場又是笑又是哭的,笑著說:「恭喜胭脂,我好高興胭脂成為我的表弟媳。趙鐵柱聽話又爭氣,是東府最有出息的小廝,愛護她,給她掙誥命,兩人以後一定和和美美,不像我——」
紅霞轉笑為哭說道:「我當了姨娘,這輩子就靠拼肚子了,我也不想,可我沒得選擇。我不怕苦,不怕累,也不怕懷孕生孩子之痛。我怕的就是,我和胭脂如意她們走岔了路,將來漸行漸遠,連過去的美好也要離開我。」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