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一邊寫,一邊說道:「茶爐上有泡好的熱茶,是來壽家的送給我的蜜餞金桔甜鹵茶,酸酸甜甜,喝了身上暖暖的,勞煩潘嬸子自取,秋葵剛剛去松鶴堂有事,不能給嬸子倒茶了。」
倒春寒最冷了,潘婆子自己斟茶,先不喝,把茶杯捧在手心裡暖手、聞著茶湯里金桔散發出來的清香,跟如意聊家常:
「來壽家的廚子做點心茶滷的手藝真不錯。哦,對了,來壽風光大葬,我和拙夫一起去石老娘胡同弔唁,隨了禮,吃了流水席的時候,有三道大菜,水晶鵝、鍋塌豆腐、魚腹塞羊肉,我一吃就吃出來了,是如意娘的手藝。」
「我當時就想,如意娘和我是一起進府里的姊妹,這肯定得放賞啊。我當時坐在次位,坐在主位上的是周夫人的奶娘周嬤嬤。這周嬤嬤平時放賞很小氣的,銀子是不給的,最多就是一把錢。我呢,就想了主意,你娘做的菜一上桌,我就先於主位放賞,給了三錢銀子。」
「次位都給了三錢銀子,主位不好意思比這個少吧,周嬤嬤把摸銅錢的手縮回去,也跟了三錢銀子。」
如意笑道:「三三得九,二九十八,這一桌放賞就是一兩八錢銀子呢。多謝潘嬸子充當魚餌,拋銀引銀,我娘多得了些賞錢——這周嬤嬤平日賺的也不少啊,怎麼吃個席還摳摳搜搜的?」
四周沒別人,這三年和如意早就混熟了,潘嬸子端著熱茶,坐到了如意身邊,邊喝邊說道:「周夫人的娘家,慶雲侯府這幾年窮了,卻還要硬撐侯府的空架子,周夫人偷偷貼了不少錢給娘家。這周嬤嬤在慶雲侯府里也有親戚,這主人都窮了,當奴的只能更窮,也是不得不貼補。縱使有錢,也得省著點花不是。」
「我跟你說個慶雲侯府的新聞,你別告訴別人……」
一聽這個,引起如意十分的興趣,豎著耳朵,「說吧,我若告訴別人,舌頭長個疔。」
潘嬸子低聲和如意八卦慶雲侯府的醜事……
這大過年的,東西兩個侯府都要和慶雲侯府互送年禮,畢竟是都親戚,無論有什麼矛盾,人情來往一直沒有斷過。
過年更是一年人情來往的重頭戲,慶雲侯府送給東西兩府的禮單裡頭,都有一架金嵌八仙捧壽桌屏。
東府的庫房總管,是周夫人的心腹,把禮單抄錄到帳本裡頭,將慶雲侯府的年禮收入庫。
但是西府的崔夫人治家嚴格,所有入庫的東西,都要對照著禮單細細查驗一遍,需庫房和管接送禮物的總管都簽字畫押,方可造冊入庫。
這一查,就查出問題了。
那架金嵌八仙捧壽桌屏不是金的,是銅鎏金,看上去和金子一樣黃燦燦的,其實是銅的。
金和銅鎏金價格天壤之別,禮單上不可能寫錯。
而且,禮尚外來,送禮是對等的,人家送你金器,你的回禮就必定是另一種金器,或者是同等價值的貴重物件,若是銀的,或者是價格明顯低於人家送給你的禮物,那就是不懂禮數,人家就不會再和你往來——擺明了踩人家的臉嘛。
人情來往是豪門大戶非常大的一筆開支,用來維繫關係和面子。若實在送不起,就主動先送便宜的禮物,人家回的禮物價值也相等,互相都不吃虧,勉強也還行——只不過對方如果是個勢利眼,免不了背地裡嘲諷兩句。
或者乾脆表明了家裡窮,不搞人情來往,你不接受別人的禮物,也不用送給別人禮物,關起門過自己的日子,也成。
但是,你接受了別人的金器禮物,回禮是銅鎏金,但禮單上依然寫著金器——這不明擺著把人家當傻子耍嘛!
原本十五年前,西府和慶雲侯府爭地,當街持械鬥毆打過架,還死過人,是有舊仇在的。
因驚動了先帝,兩家不得不做出和好的姿態來,不想事情鬧大,否則誰都沒有好果子吃。
十五年後,現在慶雲侯府又搞出銅鎏金代替純金這麼一出,西府當家主母崔夫人可不是好惹的——人家母親是永康大長公主。
崔夫人不吃這個暗虧,就直接拿著禮單去找東府周夫人,說,想必是大嫂的娘家過年的時候太忙,把東西送錯了,金的成了銅鎏金。
周夫人剛開始還不十分相信崔夫人呢,她就派了懂行的人去東府庫房看了同樣的金嵌八仙捧壽屏風。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也是銅鎏金!
潘嬸子講到這裡時,如意剛剛把台帳抄錄完畢,忙問道:「最後怎麼辦?崔夫人肯定不會善罷甘休。收了人家的金器,回禮是銅鎏金,這人情還怎麼走。」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