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錦鯉文完結後,女配重生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97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大皇子聞言躍躍欲試,皇子中間他年歲最長,也唯有他有上朝旁聽的資格,肯定是最合適的人選。

父皇也不知道出了什麼事。要是他現在代父監國,萬一父皇回不來,說不定還能讓他撿個漏。這個念頭一起,大皇子壓抑著興奮上前半步,想讓朝臣們都看見自己在這裡。

宋首輔目光掃過金鑾殿,不出意外的在大皇子的身上停留了一瞬。

「可由……」

大皇子:快說我,快說快說。

「辰王監國。」

宋首輔向著謝應忱的方向做了長揖。

此話一出,朝中一片譁然,大皇子僵在原地,嘴唇半啟。

晉王立刻道:「不可,哪怕監國人選是由內閣來定的,但也不是首輔你一人能決定的。辰王有何資格監國。」

「先帝時,辰王年僅十四歲,就曾監國半年,他可有資格?!」

宋首輔的一句反問讓晉王啞口無言。

「辰王是先帝親封的太孫,直到先帝駕崩,也並未廢除。」宋首輔傲然道,「先帝敕令,若國君無法主理朝事,當由太子監國,若無太子,則由太孫監國,若無太孫,由內閣推舉。」

「內閣一致推舉,辰王監國攝政。」

宋首輔!晉王雙目圓瞪,宋首輔這是徹底投向了謝應忱?!

再看其他閣老,並沒有出聲反對,也就是說,謝應忱把內閣全都網羅住了?

衛國公同樣驚詫不已。前不久,他還為了三皇子去拉攏宋首輔,當時宋首輔也還沒有明確的意向吧?他還以為宋首輔不會輕易站隊。

宋首輔:「眾位,誰還有異議?」

衛國公和晉王面面相覷。皇子們年紀尚輕,都還沒有參政議事,怕是連青州有幾省幾縣都不知道。而先帝的兒子們,在當今繼位後,也大多成了閒雲野鶴,不理朝事。

一時間他們也想不出除了謝應忱,還誰有資格來攝政。

宋首輔這一招,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一回神,謝應忱就已經站在了朱漆高台的龍椅旁,他唇邊噙著一抹似有若無的笑,居高臨下的姿態讓人油然起了一種臣服之心。

「青州地動,最為要緊。」

他嗓音清越,帶著安定人心的魅力,金鑾殿上不知不覺地靜了下來。

「墨尚書,戶部能撥出多少糧草和銀子?」

墨尚書精神一振,這幾天他為了青州的事,把國庫重新排摸了一遍,想也不想就道:「二十萬石糧食,和十五萬兩白銀是可以立刻調動的。現在從常平倉調糧的話,還可以多調出十萬石。」

這個量並不大,甚至可以說相當的少,都不夠一省用的。

「宋首輔,啟用養濟院,先從常平倉調糧,並徵調當地的平嘉衛,黎陽衛等衛所護送糧草。」

「吳提督,命劉光明領五萬禁軍往青州救援。」

吳提督是五軍都督府的右提督,往日有個龔海在,他熬著日子等致仕從不多事。他聞言呢嚅道:「調動禁軍,需要左提督的虎符,或者聖旨。臣尚無權。」

這話純屬是在敷衍。

若有左提督在,他一個右提督自然不能擅權,可是,左提督缺位,右提督就必須補上。就算皇帝不在,都能依律由他人監國,何況只是一個五軍都督府。

晉王不贊同地駁斥道:「大公子,你無兵符,怎可調動禁軍。」

既然謝應忱攝政已成定局,他至少也要挾制住謝應忱,不能讓他坐大。若是讓謝應忱再趁機沾手兵權,日後更要一發不可收拾了。

「晉王叔。」謝應忱淡聲問道,「世子還沒到京城嗎。」

什麼意思?

「如今朝上正值用人之際,世子遲遲未上任,很是不便。依本王之見,左提督一職應當另行任命。」

謝應忱眉眼溫和,有一種儒雅風姿。

他無兵符,不能調動禁軍,但他現在監國,是有權調遣官員的。

謝應忱拿捏著謝啟雲,僅僅一句話,就讓晉王吃了癟。

晉王的臉色青了又白,乾笑了兩聲,妥協道:「大公子多慮了,左提督不在,自然當由右提督暫代其職,不用另行任命。吳提督,如今青州事最為緊要,你應當聽大公子的,不可因大公子年輕而懈怠,不然本王絕不輕饒了你。」

吳提督被架在那裡,他若再拒絕,不但會得罪公子忱,必然還會多得罪一個晉王。

他苦著臉道:「是。」

「旬大人。命你為巡查欽差,立刻啟程前往青州,督查賑災事。」

「命太醫院在三日內招募大夫……」

謝應忱泰然自若地目視群臣,諸事一樁樁,一件件,有條不紊地安排了下來。

一開始不少人還打著觀望的姿態,但是很快,隨著他的一一點名,不知不覺也跟著認真和緊張起來。這些年來,朝上往往為了一件小事能吵上幾天再做決定,已經很久沒有像現在這樣,只有議事,而無爭吵,所有的人都只為了如何賑災救民,而非爭權奪利。

朝會一直到未時才散。<="<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