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衛長公主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25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這人就是故意氣她的。

劉瑤見他氣性有些大了,連忙順毛擼,「阿父,兒臣之前看過一些古籍,海中雖然沒有神仙,還是有一些島,島中有金山銀山,距離不怎麼遠。你與其尋找所謂的鍊金術,不如挖現成的金山。」

劉徹聽著她的話,從一開始的驚訝到沉思,最終目光幽幽:「阿瑤,朕想知道你都是從何處尋得古籍,可否與阿父分享一些。」

劉瑤神情一哽,掩唇輕咳一聲,「……好,好。兒臣回去後給你……整理一些。」

見她這樣,劉徹薄唇上翹,「算了,朕日理萬機,以後遇到這些事,你提醒朕就好。」

「……」劉瑤瞪大了眼睛,反應過來,可是又不敢捅破窗戶紙,最終磨了磨牙,「兒臣遵命!」

八月,巡狩途中的天子下旨,募集天下大匠,造大船出海。

不過與朝野猜測的出海訪仙不同,劉據等親近之人都知道劉徹是要出海挖金。

劉瑤也期待這波挖金潮能快速造船業的發展,造出更加堅固的大船,穿越大洋,找尋到美洲高產作物。

……

泰山封禪過後,劉徹的步子肉眼可見地邁的越發大了,加上府庫豐盈,朝廷不缺錢,目前求仙訪神、長生不老的願望破滅,為了轉移注意力,劉徹開始加大開疆闢土的速度。

元封三年,遣將軍李敢南征滇池,同年十月,滇王降,賜滇王印,改其所在地為益州郡,李敢得肅南侯,也算是了結李廣的遺憾。

滇王降後,附近的斯榆國、大小部落紛紛歸降漢廷,部落首領還有國王們爭相獻上貢品,請求納入漢廷的領土。

大漢國富民強,若是加入了漢庭,不用受到鄰國的侵擾、威脅,成為漢民以後,他們也能自由購買漢廷的各種東西,不用受到層層為難和壓榨。

西南諸國紛紛納入漢境,最遠到交趾。

劉瑤聽聞拿下交趾,讓其搜羅本地稻種,她要尋找占城稻改良本地稻種,現如今的南方稻種產量低,種植條件苛刻,難以作為主糧作物。

占城稻是宋代商人在海上貿易時,在東亞中南部占城國發現的一種優良稻種,早熟,耐旱,適應性強,若是能找到,可與晚季稻一年雙季,大幅增加產量。

為此。劉瑤特地下了懸賞令。

同時,也是在這年,劉徹在烏壘城設立西域都護府,負責統監西域三十六國。

至此,南至交趾、北至西域大漠,大漢疆域擴充暫時達到極限,劉徹的目光就落在了東西方向。

大漢的疆域,以西北和北方最為艱苦,西部大漠黃沙,北方常年冰寒。

現在匈奴被大漢打殘,東胡臣服,就剩下北方地區的衛滿朝鮮。

衛氏朝鮮立國八十餘載,前後傳了三代,早期對於大漢也頗為恭順。

後來覺得實力強大,仗著自己地方偏遠,就與大漢徹底決裂。

其實衛氏能拿下朝鮮,一開始也是藉助大漢的力量擴張勢力。

戰國時期,燕國曾經占領真番,遼東北部的箕子朝鮮也臣服燕國,而後秦統一,於遼東設立遼東郡,箕子朝鮮也得以獨立,漢立國後,關東地區被諸侯國占據,無力越過燕地統領朝鮮。

而衛滿本是戰國燕國人,漢立之後燕王謀反,衛滿帶著一千餘人親信投奔箕子朝鮮,箕子朝鮮君主厚待衛滿,給了他百里封地,讓他守護朝鮮西部邊境。

後來……

就是引狼入室,衛滿實力迅速壯大,之後發動兵變,趁機奪取都城,箕子朝鮮的箕准帶著數千親信逃往南部的辰國,而後,衛滿自立為王,建立衛氏朝鮮,恰逢呂后執政,她忙著整頓國內,對於朝鮮動亂無暇顧及,所以就派人與衛滿達成協議,衛氏朝鮮作為大漢外臣,幫助大漢防禦塞外蠻夷,大漢給朝鮮兵力、朝鮮支持。

可以說,衛滿朝鮮能有現如今如此的規模,離不開大漢的「餵養」。

衛滿出身中原,對大漢的實力十分清楚,所以一生都對漢朝恭恭敬敬,其子也按時朝貢,與漢通商。

不過等到他的孫子衛右渠繼位後,就開始疏遠了。

衛氏朝鮮之前靠著大漢這棵大樹,不僅站穩了腳跟,而且征服、招降了周圍諸多小國,讓衛氏朝鮮成為大漢東北部的大國。

衛右渠自詡羽翼豐滿,加上對漢朝知之甚少,故而,不緊不納貢,還阻止附近小國與漢通商,當時劉徹有更重要的人收拾,遼北苦寒窮困,暫時看不上,現今是時候收拾衛氏朝鮮了,遼北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原!

加上阿瑤說,遼東地區看著苦寒,其實遍地都是寶藏,擁有廣袤的森林與肥沃的黑土地,價值比西南還要高。

畢竟西南多山脈,要開發建設比較難,但是遼東地區可是有大量平原。<="<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