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衛長公主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81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鍾官令聽聞劉瑤上門過來,連忙過來接待,看到如此打扮的劉瑤,有些摸不著頭腦,長公主來上林苑幹什麼。

之前他與工官令喝酒,得知長公主最近在忙碌燒瓷的事情,此次來上林苑,是來要錢的嗎?

劉瑤:「我就是來看一下你們怎麼造錢的?」

鍾官令:……

聽長公主這話,難不成她要搶活干?

劉瑤讓他自己忙著,不用管自己,她到處看看。

鍾官令不敢丟下劉瑤,帶著她在鍾官逛了一圈,給他說了造錢的流程,上林苑鑄造的錢含銅量在七成以上,兩成鉛,比郡國所產的錢幣要低一些,不過質量要比郡國看起來要好。

這兩年換了高爐,用上焦炭,他們上林苑的錢幣越來越亮,頗受民間百姓的喜歡。

最後劉瑤到達鑄幣坊,工匠埋頭苦幹,地上堆著數個錢堆,還算鋥亮的銅錢如泥沙隨意散落。

劉瑤看著工匠手中如同鞋底子大小的兩片青銅鑄幣器,嘴角抽搐。

鑄幣工具看著八寸長、三寸長,分為上下,裡面有幾排銅幣模子,正中間刻有澆鑄銅水的槽。

雖說是批量鑄造錢幣,但是與她想像中的工藝水平差的有些遠。

這種「印鈔機」技術含量也太低了,怪不得民間盜鑄情況那麼多。

技術含量低,發行了含銅量較高的銅幣,就會被旁人薅羊毛。

劉瑤無法想像當初自己提議給銅幣添加一個外廓,讓下面的工匠死了多少腦細胞。

劉瑤接過鍾官令手中的小「印鈔機」,一言難盡。

一開始沒見到之前,她想像中印鈔機就算沒有上輩子的科技,應該也有印表機那麼大,現實變成了「鞋墊子」。

劉瑤:……

說起鑄錢法,劉瑤還真知道。

這倒不是她寫小說時需要的知識點,而是上輩子買到兩枚所謂的「西漢五銖母錢」,發到朋友圈,被朋友笑話了,壓根沒看到實物,就斷定是**。

因為五銖錢與母錢本身就是矛盾的,就好比你買了一個號稱古董的花瓶,下面寫著「大明康熙年制」的銘文,這個不是胡鬧嗎?

古代銖錢法有兩個發展,一開始時范鑄法,就是面前這一種,也不單單只有銅製,也有石制、陶製,不過對於產品的精度那就不能要求太高了,不過簡單高效。

劉瑤點頭,這等鞋墊子一樣的模具一年鑄造出上百萬銅幣,確實效率高。

後來南北朝時期出現翻砂法。

翻砂法是用細砂製作模具,使用製作精良的母錢在砂箱中印製錢幣的輪廓和文字,然後銅水澆築,再挫開、修磨。

此法雖然也麻煩,但是成本低廉、批量製作效率高。

母錢也可以重複使用。

劉瑤自然沒做過,後來受騙後,去網上查過,看了一些視頻,對一些流程還是知道的。

至於擺脫人工、甚至半人工,實現機鑄?

呵呵……劉瑤,**研究出來嗎?四大發明還沒有湊齊,還想著工業化,想的挺美的……

鍾官令瞅著劉瑤臉色不怎麼滿意,有些忐忑,「長公主,你有什麼不滿意的儘管說!若是能幫忙,臣一定照做。」

劉瑤看了看,開口道:「你挑出五名技藝高超的鑄幣工匠,我稍後帶走,有用處。」

她看了看手中的鑄幣物件,這種東西需要不了多少技術,技藝之間能拉出多少距離呢?

鍾官令欲言又止,猶豫了一會兒,最終道:「臣知道了。」

接著,劉瑤就不再逛了,讓人帶走了一個小「印鈔機」,然後在上林苑開始欣賞春景,春日繁花似錦,上林苑這邊的桃花、杏花開的很好,劉瑤就采了不少,然後喝了茶,吃了一些點心。

折騰一圈後,鍾官令領著五名年紀較大的工匠出現在她面前。

劉瑤掃了一眼,吩咐道:「你讓人備兩輛馬車讓他們去工官先等著,過些日子再說……會回來的,若是做的好,不僅我,就連陛下都有重賞。」

老工匠們連連躬身應下。

……

劉瑤回到宮中,得知劉珏還在未央宮的馬車上,她嘴角微抽,「還在?是想在上面種蘑菇嗎?」

「啊?」內侍不明白。

劉瑤擺擺手,示意他帶路。

到了未央宮,第一眼就看到她的馬車。

此時馬車上不止「長著」劉珏,還有兩個小皮猴在裡面鬧騰。<="<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