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衛長公主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35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劉徹派衛青率領騎兵出雁門,李息出代郡,攻打匈奴,衛青殺死和俘虜匈奴數千人。

衛青又立大功,不過此時衛子夫已經立為皇后,目前他更為人熟知的身份是國舅,此次功勞反而成了錦上添花。

……

前朝的戰事,劉瑤不怎麼懂,她也幫不上忙,她目前比較感興趣的是,劉徹弄了一個蒼海郡。

蒼海郡的名字雖然陌生,但是說起地點,她就熟悉了,位於朝鮮半島北部。

劉瑤第一次在未央宮中的輿圖看到時,差點將眼珠子給瞪出來,前些年她嫌棄阿父的家底積攢的太薄,今年已經在朝鮮半島設置了第一個郡級行政區。

劉徹之所以將郡縣制推進朝鮮半島,並不是他看上這塊地,而是為了斬斷匈奴左臂,防止衛氏朝鮮倒向匈奴。

劉瑤看了看距離,只覺得好遠,不知道以現在大漢的能力,能不能有效掌控蒼海郡,畢竟距離中原太遠了,以現在的交通運輸能力,有些懸。

劉徹也覺得挺遠的,但是也沒辦法。

給了匈奴一場迎頭痛擊後,劉徹暫時滿足了,就將注意力暫時放到國內政務上,尤其大漢的那些諸侯國。

對於大漢的皇帝來說,跟隨他們一生的困擾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匈奴,一個是諸侯藩王。

匈奴是外部威脅,藩王是內部威脅,兩手都要抓。

其實現在的問題雖然讓人頭疼,不過比起立國之初要好多了,高祖由一個亭長,後來成為掌控天下的皇帝,他們劉家的底子薄了些,當年為了安撫人心,高祖當時封了七個異姓王,而且對追隨他打天下的將領也多加封賞,這些人有能力有軍功,是他們的打天下的資本。

後來高祖為了平衡,又冊封了大量劉氏子弟為諸侯王。

劉瑤以現代人開公司的理解,就是用自己人持股稀釋原始投資人的股份。

異姓王的問題算是解決,不過諸侯王還有那些軍權在握的侯爵權利倒大了,成了新的問題。

而後數代,一直在解決這兩個問題上,景帝時期,景帝太過著急,著急推行《削藩策》,又逼出了「七國之亂」,為了平亂,逼不得已軍功集團又再次抬頭,而後景帝收拾了周亞夫,算是解決了這個問題。

從七國之亂看來,強行削藩必會引起暴亂。

所以景帝之後就對削藩溫和多了,即使竇太后也不輕易碰這個。

劉徹覺得現在削藩勢在必行,但是前人經驗告訴他,又不能強硬削藩,否則造成捏亂,就給匈奴有了可乘之機,怕是要笑死軍臣單于。

而且不削藩,各諸侯國的資源不能輕易調用,讓他如何放開手打匈奴,最後打匈奴薄了他的家底,讓各諸侯國聯手將他掀了嗎?

削藩!

一定要削藩!

只是如何削,還是有講究的!

劉徹想了想,昭見了幾名他信賴的寵臣,東方朔、主父偃、張湯、公孫弘、桑弘羊、還有轅固老先生坐鎮。

劉徹坐在上首,其他人則是跪坐在蓆子上,目露詢問。

劉徹說了自己的意圖。

他想削藩。

眾人:……

大家不由得感慨,陛下的精力真是旺盛,剛才才與匈奴幹仗結束,好不容易安生一會兒,就想著收拾諸侯王了。

公孫弘:「陛下,臣以為此事應該循序漸進,不可著急,否則引起混亂,臣恐匈奴會趁火打劫。」

他覺得這事不急,現在陛下的心力既然在匈奴上,那就一心打匈奴,國內的諸侯王若是犯了錯,可按照國法削其國,有理有據,亦沒有其他危害。

劉徹不滿地蹙眉,看向主父偃、東方朔等人。

其他人:……

轅固見狀,捋著白須,淡定一笑,「陛下,賈誼曾經給文帝提過一策削藩。」

劉徹急道:「老先生請說!」

轅固:「眾建諸侯少其力!」

這是賈誼《治安策》中的一言。

這段的意思是,想要使天下太平,莫過於多封一些諸侯,這樣每個諸侯的權利就削弱了,中央朝廷就能約束他們。

眾人深思,仔細思索轅固的話。

他們中許多人博覽群書,都在朝中為官,對於賈誼這話並不陌生。

劉徹品味了兩遍,看向轅固:「轅老先生覺得此策可行?」

可是若是讓現在這些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讓給其他人,肯定不會願意的。<="<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